沪政协委员建议完善和提升公园业态
上海老年报 作者:吴汝琴2017-01-24 00:00:00 分享      

  渴了、饿了找不到餐饮店,累了、乏了找不到暂歇的场地,自备干粮游园负重过大,想在园内消费却只有雪糕、火腿、矿泉水等“老三样”……针对上海公园商业配套设施陈旧、管理水平低下、多垄断经营的现状,市政协委员应仲树建议,应培育和支持公园商业品牌的发展,完善和提升公园的商业业态。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现状:硬件条件好,服务水平低


  上海的公园数量并不少,截至去年,全市已建成公园170个,而根据规划,未来5年内还将有130个公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形成了“小型——社区——地区”三级公园体系。尽管公园的绿化越造越好、花样越来越多,但商业配套设施却普遍跟不上。


  “很多地处偏僻的公园周边缺乏必要的商业服务设施,而有的大型公园虽有相关设施,但数量明显不足,尤其是在节假日人流量剧增的时候,游园者的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需求很难得到有效满足,甚至可说是一座难求。”应仲树委员说,尤为被市民诟病的是,虽然许多公园经历了多轮改造,绿化和景观等更加精致宜人,但园内提供的餐饮服务水平仍停留在“雪糕火腿矿泉水、零食茶叶蛋方便面”的落后水平,既难吃又昂贵,致使很多人游园时不得不大包小包负重前行;而有的公园缺乏聚会、避雨和防风的商业空间,没有充分考虑老人、孕妇和儿童的特殊消费需求。


  建议:打造成熟的公园商业品牌


  据悉,上海很多公园尤其是大型公园和绿地的客流量规模及稳定性,都已经达到了足以支撑公园商业发展的条件,只要加快推进公园商业配套设施的市场化水平,就能在短时间内促进公园商业业态的显著发展。


  应仲树委员解释说,其实商业化并不意味着市民的花费必定增多,相反,只有打破垄断,通过市场化的力量,才能实现优胜劣汰,而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和连锁化的运营管理,更能够降低供给成本、丰富供给品类,从而提高供给质量。


  应仲树委员建议,应明确公园在生态、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各方面的综合功能,特别要专门针对郊野公园等大型公园进行规划。他介绍说,国外大都市在公园的商业规划上有不少好的成功经验,很多国家有成熟的公园商业品牌,对上海来说,缺的就是这样富有生命力的公园商业品牌和经营管理人才,这是之后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探索的领域。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