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的主要工作就放在要建好养老院,增加多少个床位上,后来走到老人群体中,才知道这种做法太单一了。 ”大连市中山区民政局局长董蕾说。“人都有情感,需要交流,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愿意选择养老院,而愿意实现居家养老。 ”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做出决策,而应走到老年群体当中,根据他们的需求,做出工作规划,中山区的林海社区养老模式就这样被推出,并在全市推广复制。而在中山区,老人心目中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就在全区推广,老年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不同的养老方式。什么样的养老中心?想来的老人都排队。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4层楼建筑、2700多平方米面积,毗邻大连市植物园,1000多万元的投资,辐射周边社区3万余名老年人,从助餐助浴到老年大学涵盖十几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由社会组织进行运营管理,该服务中心将满足本地居民、外来居住老人等多种人群需求,并以老年大学为特色服务项目,满足周边老年人需求……用董蕾的话说,想来的老人都排队。
为啥到了排队地步?董蕾介绍,中山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七个项目对老年人养老具有吸引力:创新与突破: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各个社区的养老模式都在董蕾心里,其中的创新与突破,为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提供帮助,“马上投入运营的青泥街道上海社区的为老服务平台,就是与一家连锁配餐服务企业合作,老人在家里打个电话,餐食就会配送到家。 ”董蕾说,利用社会力量创新性的工作,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和补贴细节,为老年人养老解除后顾之忧。
董蕾说,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用“互联网+”养老的手段打造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这些平台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整合各行各业提供的服务,为老人提供包括紧急救援、家政服务、日常照顾、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综合性的服务项目。通过建立信息化、智能化和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今年,中山区将全面推广“林海模式”,青泥洼桥街道、桃源街道、葵英街道等将陆续建设使用4个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3年内,中山区将确保每个社区都有至少1个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以“林海模式”为蓝本,构建“1+1+N”模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山区出台相应养老工作扶持政策。
董蕾介绍,中山区出台了相应养老工作扶持政策,给予居家养老发展有力保障。
首先,中山区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的优先保障政策,未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点和日间照料站建设,可以通过整合房屋资源等形式优先保障。
此外,为60岁以上的三无、低保、半失能的失独老人和70岁以上老人家庭签约保健医生,每个医生负责50~60户,对签约的家庭医生给予每人每月600元补贴。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家庭病床每年按病床数量给予运营补贴。
对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给予免费培训、持证奖励等补贴。 服务项目补贴政策则包括就餐服务补贴和日间照料中心补贴等。家政服务站服务200户以内,政府每年给予2万元服务周转金,服务居民户数不同享有不同规格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