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足养老产业的企业类型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达2.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1%;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43亿,约占总人口的10.5%。已经超过联合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数比例超10%即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到2030年有望达到22万亿元,前景可观。除传统养老机构外,房企、险资企业、甚至国资企业等均积极布局养老产业,市场呈现出新的变化特点。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发展方向:注重服务,实现从养老地产到养老产业加速推进
企业布局加速,更注重服务,实现从养老地产到养老产业发展。房企、险资企业、甚至国资企业等纷纷布局养老产业,万科、远洋、保利、万达、绿城等房企也正在实现从养老地产到更加注重服务品质的养老产业的发展。2016年,优秀品牌房企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探索与布局,如万科正实现自身产品线打造与服务体系构建;远洋表示,养老产业将成为公司业务四大板块之一……
于房企而言,进入养老产业一方面源于其转型需求,另一方面,源于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想象空间。未来,企业将更加注重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产品线,构建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加速发展。
盘活存量支持供给、医养结合模式深化落地、养老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
土地供给:盘活存量用地和闲置资源,支持养老服务设施供给
盘活存量用地和闲置资源,是养老服务设施供给的重要手段。2016年初,国土部发布的《关于下达〈2016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的通知》中明确逐步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加大盘活存量用地和补充耕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10月,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闲置社会资源整合改造,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大支持,为扩大养老服务消费提供更多保障。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将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列为了全面提升养老消费的重要举措之一。可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导向下,盘活存量用地和闲置资源,是缓解养老设施供应问题的主要渠道。
医养结合:专项政策逐步完善落地,模式探索再深入
从全国和地方发布的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来看,政策层面提出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有四种:
养老领域金融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我国近几年已经注意到“养老金融”的战略意义,多次出台相关政策。2016年3月,“一行三会”和民政部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养老领域金融服务的概念,提出大力推动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完善养老金融领域服务,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力争到2025年建成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2016年7月,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首批15个地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建立保障失能人员基本生活权益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推出,有望为健康养老产业解决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利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