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老了”,我的生活会怎样?
戴上老花眼镜和音阻耳塞,穿戴上驼背背带和触觉手套,脚上再穿上脚踝负重和足托器,你的视觉、听觉和行动能力就几乎和一名80岁老人别无二致。几年前,这套曾在国内不少老年产品展销会上出现过的“长者模拟体验装备”日前率先在静安区曹家渡街道落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中小学生、公共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等将真切感受到“我的80岁”是个什么样。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仿真80岁老人身体机能
新年伊始,一场别开生面的孝道宣传活动在曹家渡社区展开了。十几名中小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穿上了整套长者模拟体验装备,成了一个个“小老人”。上下台阶绊倒了、想写字会握不住笔、对同伴近在咫尺的呼喊充耳不闻……体验活动结束后,有孩子深有感触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以前我嫌爷爷反应迟钝,上下楼梯步履蹒跚、扶墙而行;嫌弃外婆收音机声音调得太响……现在我知道阿公阿婆是老了,身体退化了,以后我要好好孝敬他们。”
据活动主办方、静安区易欣老年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陈晓红介绍,这套长者模拟体验装备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被开发应用,起初该装备只是为了让热衷汉堡、炸鸡等快餐食品的美国人体验一下摄入过多垃圾食品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没想到被养老行业看中,邀请医学专家设计了模拟80岁老人生理状况的体验装备。历经多次改良后,目前该装备共包含老花眼镜、负重背心、膝盖约束带等12项独立小装备,仿真视觉、听觉、触觉、关节、肌力退化、驼背6种身体状况。
有助改进养老细节设计
据了解,长者模拟体验项目已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广泛开展。在台湾,除了老年托养机构中的护理员、社工和老年用品设计者以外,像公交车驾驶员、银行职员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从业人员,在上岗或就职前,都会进行长者模拟体验培训,身临其境地体验一下他们所服务的老年群体,在出行、外出办事时所面临的真实境况。
陈晓红说:“台湾将之称为‘同理心’,指的就是只有你真切感受到老人在生活中的不便时,才会从内心真正理解、关心老人,然后就会在工作中尽可能地照顾到老人的感受,比如公交车驾驶员启动车辆的时候再稳当一点、银行职员面对老人颤颤巍巍填写各式单据时更耐心一点。”
不过,目前国内各界对于该装备能否起到“为老”的作用心存疑虑。对此,陈晓红举了个例子:“我们在进行员工内部培训时,曾让每名工作人员穿过一次,结果有人当场就哭了。他说,半年前曾为妈妈添置了一台液晶电视,但妈妈很少开电视看,为此还和妈妈吵过。直到戴上老花眼镜,他才知道对于老人来说,遥控器上纷繁复杂的按钮说明根本看不清,这才理解为什么妈妈不爱看电视。”
“比如电视装太高,老人仰头看很吃力;照片墙布置得挺好看,但实际上老人看出去是一片模糊;台阶设计得太高,老人要想一步跨上去很难。很多在旁人看来都是为了老人的设计和服务,实际上老人根本无法尽情享受。这之后,这家托老所在很多细节设计上进行了改进,我觉得这就是模拟体验项目的最终目的。”陈晓红说。
家庭推广或遇到困难
从今年1月起,易欣的“长者体验包”项目作为静安区公益创投项目之一,率先在曹家渡街道展开。
“从项目运行的情况来看,养老服务人员和中小学生对此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面向年轻人的推广却有点困难。”陈晓红表示,年轻人对该模拟体验装备的看法不一,有人觉得这套装备过分弱化了老人的生理机能,有人觉得该项目的价值和意义不大,更多人则以“没有时间”为由婉拒活动邀请。她感慨地说:“其实,长者模拟体验装备除了能为社会的养老服务事业和公共事业的人性化设计做出贡献外,更应成为社会孝道传承的纽带和武器,如果子女都能从理解、关爱家中老人做起,社会的敬老氛围就会更加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