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入行的第三年,眼看着医务人员的薪资和社会地位都有所改善(详见近日发布的《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一文),我不禁问自己,你后悔吗?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学医十一载,转行做了搭着半边的“养老”,说不后悔是假的。可想想自己,说白人,就是一“俗人”。鲁迅先生在《南腔北调集·论翻印木刻》一文中说,“雅人往往说不出他以为好的画的内容来,俗人却非问内容不可。”“俗”意味着不附庸风雅,鲁迅先生眼里的“俗”是一种执着。而我由医转养老也是一种执着。
博士期间潜心研究“德者寿”的中医理论和现代外延思想,到期许把研究现代人的“养老模式”当做事业,这是我的执着!于是,三年前以一个职场菜鸟的身份进入养老行业,不小心成了“先上船”的那一拨!
为什么说“先上船”呢?14年我进入养老行业,正赶上行业发展的好时候。当时,我的上司(亦师亦友的一位IT大拿)对我说了一番话,“养老产业的核心是服务,而服务的核心是医疗和长期照料”。他认为,无论是健康老人,还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都要依赖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养老产业发展都是以医疗资源为主力军,而国内的医院不愁客户,对养老产业关注不多。他觉得我离开医疗行业,进入养老产业是主动选择,是更多医学生、甚至医务工作者职业发展的新选择。
2013年中国的养老人迎来了养老行业的发展元年!这一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金融保险到房地产……无不关注养老产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纲要》先后颁发,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政府在“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地方政府紧跟中央政策方向,纷纷出台各自的地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社会上更是各种养老产业峰会、展会、交流会……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热闹过后,一直推动中国养老产业的房企和险资企业纷纷组建自己的团队,布局未来养老地产业务,从“跑马圈地”到“圈人圈资源”,一步步试图摸清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摸清中国的养老产业!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医养结合是我国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要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但是,我国对于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医养结合还处在“硬结合”层面,实现形式大多还停留在医疗机构中建设养老机构或在养老机构中办理具备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医”“养”结合的形式较为单一。因此,研究如何通过优化社会养老和医疗资源配置,实现老年人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的无缝对接,为因年老、疾病等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提供日常起居、疾病诊治、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是我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智库养老无疑提供了这样的研究平台,专业、全面的知识体系为我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团队基础和知识储备。2013年8月,上海智库养老服务支持中心成立,中心专注养老产业市场研究,深耕养老运营管理和服务技术开发;在政策标准、行业研究、技术支持、行业数据库四大主营业务板块拥有丰富的研究资源。这对一个研究者而言无疑是充满诱惑的,养老产业亟待更多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加入。即使你和我一样成立“先上船”的这一拨人,也不会后悔!因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