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干货:老人身心养护小贴士
Rebirth创造新希望2017-03-09 00:00:00 分享      

  老人身心养护小贴士


  小细节使老人身心满足

  护理容易出现的误区

  沟通遇障碍怎么办

  关于老年痴呆症

  心理健康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关注小细节,让老人更舒适


  你可知道“梳头”的妙处?

  作为日常仪容仪表的整理,梳头给老人带去生理舒适的同时,还能使老人从心理上感到被尊重。

  梳头可以帮助老人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气血通畅,健脑聪耳,还可防治头痛,益处颇多。



  但需要注意的是,梳理头发的动作要轻柔,切莫因头发缠绕打结梳不通而拉扯,可涂抹少量清水酒使之湿润后再梳理。老人头皮脆弱,务必温柔对待。


  关于梳子:


  单排梳更适合轻薄发质者;阔齿梳可简单疏通头发;九排梳适合中长发或短发,能穿透较厚重的长发。

  失能、失智老人不宜用塑料梳子,易产生静电,应选择木制梳或牛角梳。



  “妈妈,洗脚~妈妈,我来给你讲讲小鸭子的故事~”


  这则广告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反正这是小编的童年记忆。


  洗脚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使全身保持温暖。还能预防褥疮(身体局部长期受压,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放松老人身体,更容易进入睡眠。


  水温:39~40°C左右,擦洗时由脚尖向膝盖进行,可用涂肥皂的毛巾认真擦洗(脚趾缝、脚心、足底等部位都要擦洗到哦~),脚底和脚后跟粗糙部位应用浮石或海盐或锉刀来软化角质层,如有足癣可在擦干后涂抹足癣药,也建议涂润肤油防止脚部皮肤干燥。


  修剪指/趾甲


  给老人剪指甲有个常见问题就是老人指甲容易有厚茧,而且很脆,很容易裂开。这时可将橡皮单、中单垫于老人手或足下,用肥皂液或淡食醋、温水泡2~3分钟擦干后再剪。


  修剪长度切不可过短,容易造成嵌甲,引起甲沟炎。


  来,跟我念:手指甲圆剪,脚趾甲平剪。


  指甲锉和润肤露都是不错的选择~


  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褥疮:身体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皮肤或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也就是古人说的“席疮”。


  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对于大小便失禁的老人应当及时更换干净衣裤。


  对于长期卧床、年老体弱、瘫痪、不能自行翻身的老人,建议每2小时翻身一次。


  饮食方面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如果皮肤发红,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做好褥疮的护理准备。


  按摩需知:用手掌大、小鱼际做向心按摩或用拇指指腹以环状动作向外按摩。全背按摩:在掌心沾少许50%的乙醇进行按摩,每次3~5分钟,反复多次,按顺序进行受压处按摩。



关于护理,你做对了吗?


日常口腔护理


  勤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也是日常养护不可或缺的一点。但是给老人漱口也不是这么简单的哦~大家看看自己是否做对了。


  1、对昏迷老人禁忌漱口!需要张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入,擦洗时,每个部位用一个棉球,棉球湿度以不滴水为宜,以防溶液被吸入呼吸道。

  2、老人因吞咽能力明显减弱,所以漱口的用水量应多些,使残留在牙间隙、唇颊沟、牙颈部的食物残渣和碎屑尽可能得以清除。

  3、对于口中不能储水或吞咽困难的老人,下颌要稍微内收,禁止后仰、咽喉伸直,以防吸入性肺炎。

  另外,擦洗时动作要轻!要轻!要轻!对凝血功能差的老人,要防止碰伤其粘膜及牙龈。


“假牙”需知



  假牙清洁后不能浸泡于热水或乙醇中!这会导致假牙老化变形。


  1、活动性假牙使用过后,应用牙刷沾牙膏刷洗假牙各面,流水冲洗,如果暂时不适用,需浸泡在清洁冷开水中保存。

  2、使用假牙应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3、家属或医护人员应当用双手将活动性假牙平行放入老人口中,而不是让老人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否则不仅会损伤原有牙齿,也会损伤假牙。



沟通遇障碍怎么办?


  年迈的老人, 容易出现沟通障碍,无法表达自己的需要。作为家属和医护人员,一定要耐心地帮助老人维持有效的沟通,用不同的方法,避免老人失去自信和自尊。


  首先要了解老人沟通障碍的原因,是听觉退化,视觉问题,还是神经性沟通障碍?有没有考虑过是老人情绪出现了问题?


  如果是因为听觉退化


  沟通者应放慢语速,说话大声一点;运用简单字句直接表达意思,尽可能问是或不是的问题;有需要时重复说话;不要随便转换话题;也可以运用图片、或把信息写出来给老人看;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干扰。


  必要时鼓励老人配戴适当的助听器。


  如果是因为视觉问题


  如是常见的白内障、青光眼、老花眼及糖尿病诱发的视觉并发症等,可通过药物治疗的尽早就医吃药,鼓励老人戴眼镜。

  另外,要加强室内光线,多运用身体语言,例如手势、眼神、点头等。


  如果是神经性沟通障碍


  如中风、脑创伤、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症及其他脑部疾病,导致理解能力不足、表达能力不足或失语症的情况,应当与老人面对面,保持眼神接触,确定引起老人的注意;仔细观察老人的表情、音调及动作变化,谈话时间不宜过长。


  如果老人注意力无法集中,可轻拍其手臂,呼叫名字或让他休息一下、喝杯水,使他精神缓和。

  当老人忘记自己要说什么的时候,可重复上一句话的最后部分,耐心地提醒。


  如果是情绪问题


  一定要清楚老人情绪出问题的原因,细心聆听他们的需要,安抚情绪后再进行沟通。

  平时多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立场和感受,留意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否有不恰当之处,和老人互相体谅。


  环境的干扰也是影响情绪的一大因素,所以要保证老人有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必要时将嘈杂的收音机、电视机等关闭。

  严重时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和老人沟通。



关于“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是因为大脑神经细胞病变引起的大脑功能衰退疾病,老人的记忆、理解、语言。学习、计算和判断能力都会受到影响,部分还会有情绪、行为及感觉等方面的变化。


  常见的“行为问题”有:


  重复句子或行为、叫嚷、失禁、游荡、拒绝接受照顾服务、个人卫生情况差、呆滞或退缩、不饮不食、随地吐口水、撒尿、针对性咒骂他人、晚间不眠/坐立不安、焦躁不安、妄想、产生幻觉、精神混乱、伤害自己或他人、乱掷东西/毁坏物品。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小编曾经看到有老人因为反应迟钝,目光呆滞、迟迟不语,被家人用嫌弃的口吻说是老年痴呆了,然而老人们听在心里会很不舒服,长此以往,老人的心理也会出现问题,老年痴呆的情况会更严重。


  所以,首先,我们要增强对老年痴呆症的认知,消除对老人行为的误解,也减低照顾这些老人时的心理压力。


  必须经常有人在旁观察照料,防止老人发生不安全的事件。对于漫无目的游走行为的老人,应给予重点看护,加强巡视,管理好他们生活区的出口,(小编在走访北蔡养护院的时候,看到每一层楼梯口都会有不锈钢围栏门,要通行时需打开门扣,降低了老人无意识走动伤害自己的可能)


  平时做好饮食护理,保证老人合理营养,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对行为异常和性格改变的老人,要经常通过沟通,给予心理疏导,家人的陪伴和外界的交流沟通会使老人病情得到改善。


  另外,也可以通过服用药物可以改善老人的症状。



心理健康很重要


  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常常会不适应,想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作为养老院的医护人员,一定要多加开导和关心,鼓励心态好的老人与不适应的老人交流,让老人尽早融入进来,习惯养老院的氛围和生活。


  居家养老的老人,需要家人的陪伴和理解,也要多走出去,多社交,保持他们的心理健康及社交健康,减少老人因心理、生理及社交方面的转变而产生孤寂及抑郁等问题。


  如何重建老人的社交圈子?


  1、推动老人参加社区活动,认识新朋友。

  2、鼓励老人间的来往,互相探访。

  3、联络各方面人士探访老人,例如慰问、演出等。

  4、鼓励老人及家属参加社会活动,增进亲情和睦。

  5、培养良好爱好,重新发展兴趣,保持心情开朗,发掘老人潜能,种花、剪报、画画、唱戏、打拳健身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6、心灵的支持:宗教是心灵活动的形式化表现,心灵支持有助于老人正确了解生活意义和目的,为老人带来安慰。(之前小编走访上海银康养老院的时候,看到院内专门设有佛教和基督教的宗教交流室,老人可以在里面念经、拜菩萨、做礼拜等)


  另外,要防止老人患上抑郁症!如果老人有以下几个情况,家属就要当心了!


  情绪持续低落,哭泣、暴躁、紧张、焦虑

  有无助感和罪恶感

  睡眠失调

  食欲及体重改变

  多种原因不明的身体不适

  觉得自己没有用或过分内疚

  思考困难

  缺乏自信

  性情孤僻,不愿参与活动

  反应缓慢

  缺乏活力,无法享受人生


  如果以上症状已持续两个星期或以上,并影响日常生活与处事能力,请及时到精神卫生中心或相关医院就诊,或者请临床心理学家会诊,确定老人是否患有抑郁症。


  这种情况下,要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让其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以宣泄内心的纠结,同时提供感情上的支持和鼓励。


  家属一定要耐心陪伴,多沟通,也可进行药物治疗,保证其睡眠质量和情绪不稳定。


  以上贴士,参考自《失智失能老年人日常照护指导手册》及百度百科,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