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养老服务对专业医疗服务的需求
智库养老 Simon2015-07-15 00:00:00 分享      


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反比,在世纪之交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进入了老年型。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 岁人口占人口总数16.60%;60 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同比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0-14 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 个百分点,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 个百分点。如果将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单列出来自成一国,其人口数量也可以挤进世界前十位。


1、老年人口健康状况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等研究课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问题研究》的结论中提到: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变差,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比例在80 岁以后明显提高。健康老年人比例在66 岁时下降到50%,不健康老年人比例在84 岁时超过40%,90 岁时超过50%;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比例在91 岁时超过21%,95 岁时达到25%;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总体很好,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占3%。


以此推算:中国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总量超过524 万人,全国共有3000 万老年人处于不健康状态,政府和社会需要对老年健康和照料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


随着老年人年龄增大,记忆力减退,失眠、神经衰弱,性格变得警戒、怀疑,或者固执保守,生活变得孤单、寂寞和忧郁,对身体功能的衰退焦躁不能适应,对死亡充满恐惧感。家人的陪伴,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同时外界环境对于老年人心理也有巨大影响。据“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浙江调查资料显示,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率仅为30.3%(其中老年男性为34%, 老年女性为26.9%), 农村老年人口心理健康率为26.8%(其中老年男性为30.1%,老年女性为23.6%)。如此低的心理健康率反映出我国老年人心理卫生方面问题突出, 急需大批心理咨询与治疗人才。


2、养老服务对专业医疗服务的需求


全国老龄办在《中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城市中48.5%的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的养老服务需求,其中需要护理服务的占18.04%,但护理服务满足率仅为8.3%。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讲,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医疗服务需求远大于供给。


在**市随机抽取60 岁以上的老人1200 例为调查对象, 城乡各半。采取问卷法获得养老需求有关资料。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中, 有72.7 %的老人是因为子女没精力照顾;50.0 %的老人是为了生活方便;4.3 %的老人是为了消除孤独和寂寞;而12.1%的老人是由于疾病原因;还有12.9%的老人完全是因为观念新、不愿劳累子女而入住养老机构。在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中, 希望养老机构办成“医疗康复模式”占32.1 %。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最关心的因素是“服务质量”,其次是“价格”;再次是“医疗条件”为45.9%;接下来是“环境”和“地理位置与交通方便性”。


《上海市**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工资状况调查》显示, 养老行业目前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抽样调查的57家“民非”养老机构, 目前配备医生的为17家, 仅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29.8%,且大多数为退休返聘和兼职;配备专职护士为9家, 仅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15.8%;配备康复师的为2家, 仅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3.5 %;配备专职社会工作者为6家, 仅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10.5%。


       在未来人口总量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带来的挑战更大。因此,加强养老专业人员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满足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更加迫切,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非常重要。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