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正在探索建立符合本市实际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保险是为了应对风险。年龄的增长也是一个不断衰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收入降低以及疾病的风险,这两种风险主要由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来应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不健康的、需要护理的时候也越来越多,长期以来,护理的责任都是由家庭承担,但现在的家庭结构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大大降低。于是,护理也成为需要应对的风险之一,而且无法完全通过医疗保险来解决,长期护理保险成为现实的选择。
图片来源:信网
长期护理保险是为了解决社会普遍存在的长期护理的问题而产生的。美国、德国、日本分别在上世纪70年代、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推出。2005年,我国推出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2012年,青岛发布《关于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试行)》。2015年,南通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图片来源:青岛搜索
长期护理保险致力于改善那些无法通过个人力量走出困境的人们的福利状况。虽然说长期护理保险是近年来才出现的话题,但是长期护理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在我国的传统中,无论从亲情还是经济的角度,生活的照顾、护理一直是家庭的核心功能之一。在老龄化程度低的时候,家庭能够承担长期护理;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当老龄化程度高,且家庭规模变小的时候,很多家庭就无力承担长期护理了,且不说无子、失独、独居的家庭,即使是加中有子女照顾,白天工作,无法护理,晚上如果护理,则无法休息。当然,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但是支付能力又称为一个问题。当家庭功能无法满足长期护理的情况越来越多的时候,长期护理便成为公共的社会问题,需要用社会政策的手段来帮助人们走出困境。
图片来源:新浪
长期护理保险的实质是通过解决支付的问题,借助市场机制,把家庭功能变为社会服务,或者说,用社会服务来弥补家庭功能的不足。这是家庭社会化趋势的延续,是社会自我保护的手段之一,是人类互助精神的体现。有了长期护理保险,那些有长期护理需求但是家庭无法全部满足的老年人就可以通过市场提供的服务满足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图片来源:东北新闻网
支付当然很重要,但也只是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另外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服务的提供。谁来提供护理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目前来看,服务的供给是不足的,有效需求也是不足的,希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后,能够形成更多有效需求,或许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护理服务领域,涌现出更多的合格的机构和专业的从业人员。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综合看来,服务清单的界定、服务内容的规范、服务机构的培育、人才的培养、专业和职业标准的建立、服务的评估等,都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解决。正如一番ケ濑康子在《护理福利学探究》的中文版序言中所说,“把寄身于家族制度下的高龄者护理,变为社会服务型护理,同时提高护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