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北大教授钱理群夫妇即将入住养老院”的消息曾引发社会热议,不少人为这样一位著名学者的凄凉晚景而扼腕叹息。记者获悉,钱理群先生今年7月已卖掉住房入住北京昌平区一家养老社区。而在日前社区的一场“重阳敬老”活动上,钱老首度以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居民的身份重新回到公众视野,谈及自己入住养老社区的初衷与感受。
钱老谈入住养老社区早有打算
许久以来,中国百姓只认“居家养老”,听闻养老院,便与不孝、凄惨挂钩。重阳之际,记者实地探访钱老入住的泰康之家?燕园一探究竟。
只见昌平新城内拔地而起的一片高档楼宇,环境幽雅、房屋明亮,医疗、养老设施齐全,医护服务人员和善可亲,与人们观念中传统的养老院那种简陋形成鲜明对比。
三个月前,钱老把几柜子最为珍视的书搬到这里,从此彻底落户燕园。讲起入住养老社区的经历,钱老笑容满面,“在这里,一日三餐都有食堂自助餐,生活上不用操心,来燕园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锻炼了,每天40分钟”。
钱老坦言自己一开始就不反对机构养老,对此他早有打算。此外,钱老打算住进养老社区的最主要原因是他的写作初心,“我还是在坚持我的写作,到了养老社区我就有了一个借口,可以拒绝采访、拒绝出去讲学,集中精力来写作,我到了这个年纪,但还有很多想写的东西,养老社区能够让我安静地来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做愉快的事情,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安度晚年。”
“我的朋友来这里看我,看到我现在的生活,知道我挺好的也就放心了。”
出租一套房加退休金可抵月费老人安心社会多赢
记者采访了最早入住社区的居民刘老伯。刘老伯老俩口入住的是一室一厅,月费9000元出头,包含社区内的各项基本服务,每人一日三餐共56元。
“我俩每个月退休工资9000多元,卖房子的钱交了押金,算上利息还有富裕。”老人觉得现有收入能应付开支。
张先生老两口的房间大一些,每个月月费10000多元。张老和老伴身体不好,都刚动过手术,“再让老伴买菜做饭、打扫房屋已不现实,家里请过保姆,生活习惯问题用得总不顺心,饭菜也不合口。而在养老社区,是整个专业团队在搞养老服务,省去了很多操劳,有更多时间锻炼康复,融入社区丰富的生活,社区里也有医院,住着安心。”燕园社区葛园长坦言,其实入住居民的收入也并不高,这种中小户型最受居民欢迎,是社区配置最多的户型。
记者算了一笔帐,如入住养老社区老两口入住一月10000出头,平均每人五千元,包吃包住,享受各项基本服务和丰富设施、老年大学活动。一般工薪阶层的老两口,如果在北京市区有一套房,出租的租金按每月5000元保守估算,加上老两口退休金6000余元其实完全可以覆盖月费,甚至有富余。而10000元减去餐费,这个价码在一般的商务酒店也只能租个15平米的小房间。
老人郊区养老,腾出市区房屋供年轻人使用,租金加退休金换得养老社区惬意优雅的老年生活。这种“进门小家庭,出门小社会”的社区又让老人找到了乐趣与意义,老人生活的愉悦与充足医疗保障更让子女放心。养老社区这一新型养老模式,为我们推演出了一个社会多赢的局面。
养老社区模式提供养老社会化样本
“钱理群卖房入住养老社区”为我们展现了社会化养老的一个样本,跟传统的养老观念截然不同,自然公众也需要逐步接受的过程。
事实上,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口的老龄化的加剧,家庭成员的减少,子女负担逐步加重,养老也步入多元化。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不必拘泥于传统。对于那些有一定退休收入,或是可以靠出租房屋获取收入的老人而言,钱理群教授的选择,对他们来说或许是一种启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面对人口老龄化严峻的形势,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并推出对民办养老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等优惠政策。
有专家表示,只有把市场蛋糕做大,才有望用市场竞争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改变目前各消费层次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的局面。
泰康人寿副总裁兼泰康之家CEO刘挺军也透露,泰康目前已在全国布局7家连锁式养老社区,待到养老社区的医养结合模式成熟后,会考虑把服务下沉到社区,养老社区不止服务中高端人群,一般老百姓也住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