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著名教授卖房入住养老社区养老引发热议
哪种养老模式是你的最爱?
入住投资型养老社区和以租养老都是不错选择
近日,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卖房养老引热议。一时间,民众对于养老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再一次展开大规模热议。而就在众说纷纭的热议声中,有金融机构发声认为,投资型养老社区是未来的一大养老新模式,不论你现在是否认同。据记者了解,最近几年里,金融领域尤其是保险业表现出对养老社区浓厚的兴趣,投资接连不断。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泰康人寿、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合众人寿、新华保险、阳光保险以及生命人寿10家保险公司行动积极,投资养老社区方面项目数量多达26个,计划投资总额超过700亿元。参与企业之多,投资手笔之大,不禁让人惊叹。那么,对于这种全新的投资型养老社区模式,你接受吗?
投资型养老社区观望者多
尽管九九重阳节已过,但人们对于养老话题的关注度依旧不减。近日,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卖房养老引热议。据称,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钱理群教授已卖掉住房于今年6月底入住昌平区一家养老社区,每月住宿费约2万元。消息经媒体披露后,民众对于养老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再一次展开大规模热议。赞同声认为,养老社区更适宜养老,不仅不用再操心做饭、洗衣等日常琐事,而且同龄人聚在一起不孤寂。但与之相悖的反对声却认为,卖房养老是种自私行为,也不符合中国自古以来儿女尽孝的传统。更何况房产是可以传承的,所以还应在家中养老安享天伦之乐的幸福。除此之外,一些中立声则认为,不如将房产出租,用租金和退休费到养老院或者养老社区安度晚年。而就在众说纷纭的热议声中,有金融机构发声认为,投资型养老社区是未来的一大养老新模式,不论你现在是否认同。
据记者了解,最近几年里,金融领域尤其是保险业表现出对养老社区浓厚的兴趣,投资接连不断。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泰康人寿、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合众人寿、新华保险、阳光保险以及生命人寿10家保险公司行动积极,投资养老社区方面项目数量多达26个,计划投资总额超过700亿元。参与企业之多,投资手笔之大,不禁让人惊叹。
然而,记者在持续一周的随机采访调查中发现,在被访的30位市民中,近八成人表示够不上投资型养老社区标准,不会考虑这种养老方式。而其余两成人表示,如果养老社区的各方面配置完善,环境宜人,会给自己一个舒适的晚年生活。事实上,从广义的范围讲,投资型养老社区的市场感兴趣度并不算低。《2015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调查显示,仅在上海地区,约70%上海高净值人群对中高端养老社区是感兴趣的,入住可能性也达到45%。其中,专业的医疗设施是养老社区吸引上海高净值人群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文化学习和娱乐活动,最后是膳食管理和专业医护人员。
保险+医疗+养老模式受宠
今年初,记者应邀参观了北京一家投资型养老社区。首先说环境,空气清新交通便捷。再说户型,分为一室、两室、三室等多种选择,均为精装修拎包入住。其三,社区配套齐全,覆盖了医疗、保健、餐饮、物业等方方面面。与传统的养老院或养老机构所不同的是,投资型养老社区从设计上看,完全按照入住者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健康状况分区居住,如独立生活区、协助生活区、专业护理区等,同时在照明、供水、供暖等方面都按照老年特性设计。比方说,针对老年人视力减弱的情况,在标准基础上提高了各个区域的照明亮度,方便老年人居住生活。而且,所有房间的床头、客厅、卫生间等位置都有报警装置,配备了活动监护及紧急救助系统。即使老人出屋,园区内也设置有无线定位报警系统,通过为老人佩戴特殊装置,实时定位老人位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与意外对老人造成的身体伤害。
中国平安的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虽说养老社区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但在国外发展得则相对较为成熟。而保险机构建设养老社区与医院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比方说,从现在起每年固定投资20万元,投资10年,等到未来养老时,可以比同龄人享受到更专业且全面的养老服务。毕竟指望着子女照顾自己根本不现实,指望着养老金或长期投资的收益充其量也只能提高晚年的生活水准,并不能实现全方位高质量的‘立体化养老’。”在该负责人看来,人寿保险公司一直以来都在关注人的生老病死,所以很自然地通过投资医院与养老社区形成“保险+医疗+养老”产业链的延伸。“事实上,保险公司触及养老医疗的综合模式在欧美国家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形成了可持续的新商业模式。”
与此同时,泰康人寿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称,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以“娱、教、医、养”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大推动力。所以,他们早些年前先是进入养老社区产业,最近几年又进军医疗产业,并设想未来在每个省会城市都设立中高端养老社区以及相应的三甲医院,将医养结合和人寿保险真正结合起来,提供“从摇篮到天堂”的全方位服务体系,预计接下来有望总共投资额达1000亿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之所以最近几年保险公司纷纷看中养老社区的投资与打造,是因为锁定了中国未来的庞大养老需求。统计显示,中国目前其实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数量已超过2亿,这使得养老市场获得“世界最大市场”头衔。初步估计,市场规模约为2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也在迅速增长,截至今年5月,内地个人总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数已达121万,同比增长11%。这样一来,使得面向中产阶级的养老社区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加。
工薪族不妨选择以租养老
采访中,不少工薪族表示,与其连续投资十年,每年投资不小的金额,只为了老来获得一个中高端养老的“席位”,为了存钱而存钱,还不如选择“以租养老”的模式。
今年36岁的曹女士在采访中直言:“人的一生,通常二三十岁左右靠体力‘挣钱’,四五十岁则靠脑力、智慧‘赚钱’,而六七十岁靠的是‘钱生钱’。如果年轻时,一面需要还房贷、养车养孩子,一面又要省吃俭用存钱投给保险公司,以期‘老有所养’入住高端养老社区,估计多数人在年轻时都要透支身体拼命工作。倘若身体在中年累出毛病,真的得不偿失。所以,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工薪族来说,‘以租养老’是性价比最高的养老方式。”
事实上,“以租养老”作为一种已经出现的社会现象,还是备受一部分群体欢迎的。链家地产的一位销售人员表示,老人出租住房,住进老年公寓,不仅是经济方面的需求,更表现出老人需要精神上的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年轻人因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老人的关心,“以租养老”的方式无疑减轻了子女的负担,而且让空余房子得到合理利用,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但“以租养老”的弊端也同样存在,比方说老年人长期入住老年公寓,容易造成与家庭脱节,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导致子女对老人的关注度越来越不够,进而将养老的义务完全依托于社会和老人自身,从某种角度讲,与社会发展规律是背道而驰的。
此外,对于“以租养老”的模式,《财与你相遇——最触动人心的情感理财故事》一书认为,对于终将老去的年轻一代,在二三十年后退休的彼时,不论社会环境还是物价水平都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若单纯指望退休金也许只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故“以租养老”方式同样适用。基于此,年轻人不妨从现在起做好理财规划,并依据自身实力物色好可供自己未来养老的房子。通常,对于收入相对丰厚的人来说,沿街商铺是不错的选择,毕竟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总还有大批创业者,市场租用需求永远存在。而对于中等收入的工薪族,如下三类房产都值得作为日后以租养老的标的。其一是配套齐全,地处交通枢纽,且有望形成大型社区团的100平米以下户型的房产;其二是物业管理口碑好的大型开发商的知名地产项目;其三是重点中小学周边的学区房,或大学城附近的门脸房,租售比都相当高。总之,盘活我们的房子,完全可以倍增有限的退休金。且不要以为这只是老年人该琢磨的问题,趁着年轻多为父母,为未来的自己做一份打算,才是聪明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