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国家地区养老院推出多元化服务
广州日报 2015年10月26日 05:35 2015-10-26 00:00:00 分享      

荷兰阿姆斯特丹雅典卫城生命公寓,老人在和亲友聊天。广州日报记者廖靖文摄


  

冰岛索尔顿养老院的理发室。广州日报记者伍君仪 摄


美国纽约,老人在上中国书法课。广州日报记者曹晓阳、何瑞琪、何道岚摄


  为免变成孤岛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养老院推出多元化服务 和周边社区融为一体


  远亲不如近邻,许多老人希望住在家旁边的优质养老院,就是因为一份熟悉的亲近感。在广州日报记者此次到访的国家和地区,社区周边小而美的养老院不仅受到老人的欢迎,更成为社区居民平日休闲娱乐的热门场所。


  2015年重阳节特别报道

  下期预告:护理

  各国(地区)在老人护理方面有哪些妙招?敬请关注本报明日“海外养老九日谭”之“护理”篇。


  养老院建在哪  没有忌讳就没有排斥


  北欧采访小组记者 刘旦:

  我们曾听说上海一家养老机构进不了社区,因为周边的居民有忌讳,排斥它。在欧洲,养老院的房间如果今天有一个老人去世,没过几天可能又住进新来的老人,一切当没有发生,人家一点都不忌讳。


  北欧采访小组记者 伍君仪:

  丹麦哥本哈根皮德绿格中心为周围社区300多名在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利涅说,丹麦人谈论生死很自然,虽然死亡是不好的事情,但不会忌讳。在冰岛雷克雅未克索尔顿养老院,我们了解到,养老院往往是老人人生的最后一站。每当有老人去世,工作人员会在小花园举行简单的告别仪式,工作人员和家属一起喝咖啡,聊聊天,然后将遗体送去公墓或教堂。


  我们去养老院询问,有没有周围的邻居对养老院的存在是不欢迎的,毕竟养老院里面有太多的生老病死。得到的回答是,没有这种问题。冰岛一家高端养老院负责人说,养老院的老人去世后,他们会到教堂或公墓举行小规模的追悼仪式,同一个养老院的其他区域可能都不会知道这件事,因此对其他老人造成的心理冲击不会太大。


  北欧采访小组记者 刘旦:

  对。欧洲人对逝者哀思的表达方式比较文明,比较克制,简单的仪式过后大家很快就恢复平静。在芬兰有一个教堂,教堂里面的3楼和7楼都是养老院,养老机构不会扰民,这跟欧洲人的生活习惯可能有关系。


  北美采访小组记者 曹晓阳:

  我在纽约的皇后区看到,殡仪馆就在市中心,周边公寓、商场林立。华人地产中介告诉我们,中国人一般不买周边的房子,即使便宜也不买。美国人就无所谓,墓地周边也有很多当地人的住宅,但周边的华人就比较少。在欧美,墓地就在市中心,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中西欧采访小组记者 汤新颖:

  我们在德国明斯特采访时见到,养老院环境优美,氛围安静。我们去的一家私人养老院就在社区居民区旁边,与社区融为一体。养老院的老人说,可以随时去社区花园晒太阳、散步,享受社区的生活便利。


  郊区VS社区:土地问题决定老人安身之所


  中西欧采访小组记者 廖靖文:

  在荷兰我们看了几个养老院,都在社区中。世界第一个失智症激活中心阿姆斯特丹激活中心就是一个嵌入社区的微型机构。社区中有失智症或是有失智症前兆的老人可以很方便地到激活中心接受日间的激活训练,到晚上由家人接回家中。现在荷兰共有150多家激活中心,都分布在各个社区之中,选址集中在老人较多的区域,为老人们提供就近的服务。 亚洲采访小组记者 肖桂来:


  社会福祉法人江寿会位于日本东京江户川区,这一机构下辖3个日间照料班、2个长期入住型养老院。社会福祉法人江寿会理事长来栖宏二告诉我们,30年前,养老院都分布在郊区。老年人向国家抗议不想去郊区养老,他们表示不愿意离开长久居住的城市社区,后来国家认识到这个问题,出台了多个政策,逐渐改善了这种状况。


  针对这种情况,日本推出的一个政策是,养老机构在人口密集的城区拿地是非常昂贵的,国家采取补贴政策。一开始,国家会补贴90%,有时候国家会补贴100%土地成本。正是因为这个政策,在都市区域也一点点开始建设养老院。


  现在,虽然城区建老人院多了起来,还是满足不了老人需要。来栖宏二说,日本国土狭小,用地紧张,想在都市区建养老院难以找地。现在国家出台政策把老人“移”出都市圈,让老人到郊区去养老。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