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业衍生出来的市场其实很大
智库养老2016-06-22 00:00:00 分享      
        洞察先机,赢在未来。这是许多成功人士常常分享的一句诀窍。养老市场很大,作为主要养老模式的居家养老更是前景广阔。那么,你把握这一市场脉搏了吗?



选择居家养老还是其他


我的爷爷今年85岁,奶奶78岁,老两口居住在三线城市的一个老小区内,身体还算硬朗,日子也过得平和。但是前不久,他们为了一桩事情大吵了起来,原因是随着年纪的老迈,奶奶愈发感觉干不动家务活了,加之小区内及其周边均没有便利的公共食堂,也没有提供助老服务的团体、组织,因此她想租住环境、设施相对齐全的老年公寓。可爷爷不同意,爷爷恋家,总觉得住老年公寓就像被关了起来,没有自由,他宁可请个保姆上门。


      在中国,像我爷爷奶奶这样的争执其实并不少见。究竟是选择居家养老还是其他,老人们有着自己固有的看法。总体而言,我国目前仍以居家养老为主,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大多数老人受心理情感驱动都希望在家养老,也选择在家养老。此外从我国国情看,紧缺的机构床位、相对不菲的机构收费、一些地区欠缺的社区养老服务制度及设施,等等因素都使得居家养老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养老模式。

      何为居家养老


      我们所说的居家养老,更多的是指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传统形式为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后来又发展出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的社区居家养老形式。不过,由于居家养老服务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支撑,也不可避免的涉及诸如卫生、安全等争议问题,因此许多地方,特别是中小城镇至今尚未形成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也忧喜参半。



      市场无限 抢占先机


事实上,我国老年人口众多且老龄化趋势严峻,如果仅仅依靠社区或一些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机构,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恐怕很难得到满足。由此,居家养老的衍生市场不断壮大。便于老年人起居的智能家居、能随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的可穿戴用品……越来越多的居家养老产品走进老人的生活,许多家政也纷纷推出老人陪护等服务,涉足居家养老。


然而,这还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更多年轻人推崇的方式方法或可被老年人接受并推广,帮助其轻轻松松在家养老。例如,用餐问题一直是老年人较为头疼的问题,随着年龄老去,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老人难以自行买菜做饭,不少社区便创办公共食堂解决老人就餐问题,但也有不少社区并未提供这项服务,此时,社区附近的餐厅、饭馆倒可瞄准这一商机,为老人提供外卖、送餐服务,或是直接为老人长期定制上门套餐服务。再如每到换季时节,老年人常常会为替换、清洗、晾晒被褥而犯愁,即使有洗衣机帮忙,也多有不便、吃力的地方。这时,除社工、看护等服务人员上门服务外,许多社区附近的干洗店、洗衣店便可提供类似服务,上门帮老人取下要清洗的衣物被褥,清洗完后再送货上门。



当然,也有不少人担心上述方式方法对观念相对保守、身体脆弱敏感的老年人并不适用,老人往往对食品、服务等的要求更高。很多店家也会因顾虑为老人提供服务风险大而不怎么愿意赚老人钱。诚然,服务老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商机往往也因为不容易而变得更广阔,只有充分整合资源、利用资源,才能真正有效地节省成本,提高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何况养老市场潜力巨大,这块蛋糕如此诱人。


放眼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做上了潮人,网购团购、微博微信……老人们在学习新事物的同时找到了自我存在及价值。拓展居家养老的衍生市场,现实或有艰难,但未来会是美好。


      链接:

      关于居家养老的更多介绍,“智库养老半月谈”将于10月13日,即明天下午邀请福寿康居家康复护理机构CEO张军带来关于“居家养老的安全风险规避”话题的精彩分享。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