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创新,将“互联网+”同社区养老结合在一起,却给社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养老不再是社区的“负担”,而是成为了杠杆和契机。平台将辖区的政府、企业、居民凝聚到一起,不仅解决了“三无”老人及居民的需求,同时发展了辖区的企业,更重要的是为辖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破解了城管困境。
图片来源:原文
“三无”老人的“互联网+”
老龄化现象的逐渐加重,如何能更好的服务社区的“三无”老人,天桥区堤口路街道办事处在暖心工程的基础上引入了“互联网+”的理念,让赡养服务更方便,办事效率更高。
首先要提到的是,不是“互联网+”却更能辅助“互联网+”的一键通。一键通其实就是一部电话,上面只有一个键,在老人有需要的时候,只需要按下这个键,就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接听,解决他们的需求。一键通的使用方便了“三无”老人的生活,而“互联网+”的引入,让老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堤口路街道办事处引入了两款APP软件,一款“党建365”专门发布政府相关活动的通知,另一款“线上堤口”,发布老百姓身边的事。堤口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房志国说,如果社区举办有关老年人的活动,就会把相关信息发布到平台上。
这两款软件并非老年人直接使用,而是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注册的企业使用。“我们给每个社区的老年人都配备了志愿者,当平台上发布信息以后,志愿者就会去老人家里挨家挨户的通知老人,并负责后续的一切工作。”房志国说,这样就节省了挨家挨户通知的时间,并且能把分工具体到个人,提高了效率。
堤口路街道办每月组织的“金色阳光社区”活动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个活动把社区的“三无”老人都聚到一起用餐,每次活动前工作人员会在平台上发布信息,志愿者看到后会报名,并且在活动当天每人准备一道菜,之后去各自负责的老人家里把老人带到聚集地。
企业争着“讨好”老人
平台的引入,给社区内的企业也带来了“表现”的机会。“我们辖区现阶段已经注册了172家社会组织,这些组织都为我们的“三无”老人提供过服务。”宣传科副科长滕越为记者举了多个企业和“三无”老人的“相处”的案例。
在社区中,有很多“三无”老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远门,工作人员便把老人旅游需求的信息发到了平台上。
在发出这个通知后的一个小时内,社区的一个车友会便回复了信息。“我们当时发布的需求是10辆车,但是车友会最后提供了16辆车,并且是1辆11米的加长悍马,15辆宝马和奔驰,带着我们30多名三无老人和志愿者去生态湿地参观。”滕越告诉记者,在发出辖区需要给老人配备净水器时,辖区一个专门做净水器的企业捐赠了共11万元的净水器设备,净水器设备放在暖心工程服务站,老人过来以后就可以喝。
还有食品公司每月都会免费给老人提供点心,蛋糕坊每月给“三无”老人提供蛋糕过集体生日。2015年8月份,辖区中的一家食品企业,一次性向社区55名“三无”老人捐赠了3.8万元的食用油、大米、面粉。
辖区的企业解决了街道办的资金以及物质需求,那么街道办能给平台上的企业带来什么?
“我们能给企业带来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美誉度。”滕越说。
车友会在为老人提供车辆出去旅游的同时已经在社区居民中留下了好的口碑。街道办为车友会在每个社区成立了工作站,只要社区有要结婚的居民,从社区里就能订到廉价的好车。“如果在外面订车,价格上肯定更贵,但在社区订车就会有优惠政策,帮企业宣传的同时,他们也盈利了,同时社区更信得过政府提供的企业资源,增加他们的美誉度。”
不仅如此,在天桥区的“感动天桥,孝老爱心”评选中,车友会被评为十佳人物之一。
对于信得过的企业,街道办会举办活动,为企业推广产品。通过社区举办的百姓厨艺大赛,社区广场舞,都用企业的名字来冠名。“居民用他们的油炒菜,自己就能体验到油是否是好油。同时用企业的产品作为奖品,居民自然而然就会了解企业,之后也会选择这家企业的产品。”滕越说。
堤口路社区创建了山东省第一家社区报,每月为社区26000户人家,挨家挨户免费送报纸。而在报纸中会附带着社区注册组织单位的宣传彩页。
“猫捉老鼠”游戏没有了
要说互联网平台的搭建,给社区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凝聚了人心。
社区居民之前对办事处的看法可能并不是特别好,但是有了“互联网+社区养老”平台,把社区的每一方都凝聚在一个平台上后,居民看到办事处是真的为民办事,提高了政府的威信,为社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同时也破解城管困境。
“社区工作的开展,都是以养老为杠杆和契机,带动全办所有的事情。”堤口路街道处于两区交界处,在济南老城区街道中面积最大,城市管理工作任务繁重。
“现在,城管和小商贩是一家亲,由以前的猫捉耗子变成了现在的到点就收,守法经营。”滕越说,暖心理念的普及,让市民能更好的理解了我们的工作。
堤口路街道办制定了“四定一承诺”的城管治理模式,即定人,定地点,定时间,定规章制度,签订承诺书。
四定,不仅方便了周边居民衣食住行购买,解决了外来人口就业问题,更让社区的环境有了更好的改善。
定人,即商贩,必须办卫生许可证,还要通过体检等一系列的准入条件,才可以在辖区经营。定地点,即在规定的位置经营,“都是挨着学校,开放式社区等的便民场所。”定时间,即在居民有需求的时间经营。定制度,即到点必须走,并且每天一个片区都会选出小组长,督导卫生打扫。组长是轮值,是商贩的一份子,卫生打扫不好或者到点还没走,组长就要接受处罚。
签承诺书,即组长监督不到位,第一次发现是警告。第二次开罚单,并且不能出摊,回家思考。第三次是清理门户。“刚开始是开过罚单,主要是摊贩不了解,还以为我们两天打渔三天晒网,但现在已经成为常规。”滕越说,如果没有暖心工程,并且没有考虑周边居民的需求的话就不会是现在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