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积极探索农村睦邻互助养老
上海老年报 作者:唐田2015-12-31 00:00:00 分享      

       养老不离“家” 睦邻都是“情” 


       上海市张江镇积极探索农村睦邻互助养老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现在的生活一点也不孤单,大家在一起互帮互助,开心得不得了。”75岁的曹木根说起睦邻互助点活动,十分感慨。浦东新区张江镇开展农村养老睦邻互助点建设工作,半年来已初显成效。


  自发形成,自主管理


  农村养老睦邻互助点是由热心公益的老人发起,在有条件的老人家中设活动点,周边老人定期集中活动的一种互助养老模式,镇有关部门则进行引导培育、提供相应服务。目前这样的养老睦邻互助点已发展到了7个,对现有的社区养老模式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各睦邻点都有10到20人参加,大都是超过60周岁的独居老人或纯老户等。睦邻点实行自主管理,大家商讨制定本睦邻点的《活动公约》、活动记录、人员名单、安全预案等,台账资料也由老人们自主管理。


  抱团取暖,睦邻互助


  各睦邻点活动内容主要围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互助服务等自主设置,为老人搭建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平台。今年72岁的张秋根在自己家中发起建立了“福之缘”睦邻点,并添置了一些活动器材,买来了血压计,供老伙伴们使用;沔北“爱心编织”睦邻点的姐妹们在刘仁芳的组织下,一起打毛线、织毛衣,相互学习最新织法,快乐养老;韩荡“福之缘”睦邻点的老人每个人都学会了量血压的技能,相互之间定期开展量血压等活动;环东中心村的“稻香人家”睦邻点由于负责人年迈多病,退休党员庄恩祖便扮演起了志愿者的角色,经常对高龄老人开展互助服务;长元“根基人家”负责人曹木根子女在外工作不在身边,通过睦邻点,周边的老人都定期来到其家中开展活动,他也发挥特长,为大家读报等。


  引导规范,适度扶持


  为了做好养老睦邻互助点的建设工作,镇出台了《张江镇农村养老睦邻互助点建设指导意见》,引导规范各睦邻互助点建设。镇村两级还对睦邻点进行适度扶持,开展送文化、送健康、送服务的“三送”等活动,丰富睦邻点的建设内涵。


  镇老龄办、老年协会常组织文艺小分队赴睦邻互助点开展慰问演出;赠送书刊、报纸等供老人阅读。各村组织卫生室工作人员定期到睦邻点开展健康检查;镇老龄办还委托专业社会组织根据睦邻点老人情况,量身定制一些健康服务项目,更好地服务老人。同时,相关部门还实地解决睦邻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帮助添置报刊书架、整修房屋等,做好服务保障。


  下一步,张江镇还将在引导扶持的基础上,鼓励老人自主开展特色活动,逐步将睦邻点建设成为老人读书看报的“学习屋”、交流探讨的“议事屋”、健康保健的“养生屋”、文化娱乐的“开心屋”等,以不断满足农村老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养老需求。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