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必选课题,然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如何优雅从容地度过老年时代,开始成为每个人都需要深思熟虑、谨慎规划的一件大事。日前,人民银行和保监会等五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做好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本期《保险周刊》特别策划了一组报道,对保险业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保障民众老有所养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图片来源:金融之家
前不久,央行、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完善养老领域的金融服务。
“十三五”时期,我国超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社会迫切需要养老体系的有效供给,对于“保险业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就曾强调,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保险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益尝试,保险业应进一步发挥资产、产品和客户优势,不断总结经验,加快探索以投资新建养老社区等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
创新保险资金运用
积极发挥保险功能作用
对于保险业而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从提供资金支持、风险保障、服务衔接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努力方向。
《意见》明确提出,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在符合投向要求、有效分散风险的前提下,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职业年金基金委托市场化机构多种渠道开展投资,实现资金保值增值,提升服务能力。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以投资新建、参股、并购、租赁、托管等方式,兴办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鼓励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为养老服务企业及项目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无疑,以上诸多利好政策措施有利于解决养老服务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立足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前不久透露,目前我国保险业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积极性很高,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已有9家保险机构计划或正在建设的养老社区大致有25个,计划投资金额超过600亿元,实际已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其中,泰康在北京和合众人寿在武汉的养老社区一期项目已投入运营。从社会各界反映情况来看,反响很好,也为养老提供了一种医养结合的很好模式。如果这些养老社区将来全部投入运行之后,将给社会提供超过33万张的床位,这是相当大的成绩。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泰康已在全国布局7家连锁式养老社区,待到养老社区的医养结合模式成熟后,将考虑将把服务下沉到社区,养老社区不只服务中高端人群,一般老百姓也能住得起。
大力拓展企业年金
构建多层次养老险体系
调查显示,有83%的受访者表示“投入其年薪的6%加入企业年金计划”是有吸引力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员工加入企业年金计划的愿望也在加强。
从现实情况看,目前我国是储蓄率较高的国家,居民人均储蓄率一直保持在35%以上。“有必要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改变目前自主养老储蓄为主的模式,改为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主的专业机构管理养老,使商业养老保险成为老年体面生活的压舱石,有效防止老年致贫。”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对此表示,这样才能够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
为完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方面。此次发布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完善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等组成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大力拓展企业年金、商业团体养老保险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促进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进一步向中小企业覆盖。推动商业养老保险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促使商业保险成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目前,我国商业保险机构已能够充分发挥在方案设计、客户服务、稳健投资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年金计划的发起、运营、给付提供全程服务,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保险业在企业年金市场共计为36686家企业提供受托管理服务,覆盖921万人,累计受托管理资产为3881亿元,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占企业年金全部法人受托管理资产的70%,投资管理资产余额为4564亿元,占企业年金实际投资运作金额的50.8%。
加快产品服务创新
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长期护理保险未来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有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居民意识到日后有接受长期护理的需求,70%居民愿意付出每年收入的0.5%至1.5%以购买长期护理产品。由此可见,“探索养老模式,形成从低端到高端多层次的机构养老,实现养老金融制度的创新,争取形成中国在经济社会中的后发优势”,成为此次《意见》中的重要指导方向。
《意见》要求,加快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积极开发长期护理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产品,助推养老、康复、医疗、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同时,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由政府使用医保基金账户结余统一为参保人购买护理保险产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继续推进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发展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可以说,解决养老问题是世界各个国家的大问题。在今年两会期间,养老问题也成为了保险业的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在今年提案中就曾提出,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与老年护理保障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由于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分属不同的系统、在管理上分属不同的部门,因此必须进行一体化政策设计”。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的提案提出,我国要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抓好政策引导,给予税收优惠,充分调动保险公司的积极性,鼓励保险机构与护理机构相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