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抗战老兵渴望有人陪伴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2015-08-05 00:00:00 分享      

他们,白发苍苍却依然满腔热血,说起那段历史依然铿锵有力。


他们,就是抗战老兵。



善有爱,致敬老兵”!我们一直在行动。


本周,郑州慈善周周行活动一行来到了位于郑州长江路上的爱馨养老公寓,寻访到了百岁抗战老兵刘宗阁。在他的床边,记者看到,摆放着的一个铜质“十九路军工兵营”牌子格外醒目。


“我曾经是一名工兵,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是我们的天职……”说起抗战经历,刘宗阁打开了话匣子,讲起了那段抗日战争中发生的故事……


参加淞沪会战,挖战壕修工事


出生于1915年5月的刘宗阁是焦作温县人。


17岁那年,家乡已是兵荒马乱,为了寻找当兵离家的父亲,他只身一人来到了郑州。由于找不到父亲,而当时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正在郑州招兵,于是,刘宗阁就加入了军队。


在家乡读过几年私塾,也识得一些字的刘宗阁进入十九路军的工兵营,直接成为上等兵,做连长的传令兵。


“在黄河边,我们和日本鬼子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战。后来我又参与了淞沪会战,我们一路步行前往上海,作为工兵的我们走在了部队的最前面,主要任务就是清除路障,遇水架桥,逢山开路,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血和汗……”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宗阁老人仍然似乎历历在目。


他说,当部队到达上海后,战争更为惨烈。白天,日军的飞机在空中不停轰炸,而到了晚上,他们这些工兵就开始忙碌着挖战壕、修工事。


淞沪会战之后,他又随着部队南下福建,直到部队解散,刘宗阁就告别部队回到了家乡。


和慈善志愿者唠嗑特别开心


回到家乡后,刘宗阁开始务农,有些文化的他也积极为村里做些好事,比如筹建学校,等等。   


刘宗阁只有1个儿子,已经去世,两个孙子都十分孝顺,专门把年迈的爷爷接到了郑州来照顾。   


如今,刘宗阁本人每个月能够领到村里发的一部分高龄补助,基本生活几乎全靠家人来赡养,生活不是非常富裕。   


昨日,当他看到郑州慈善周周行工作人员以及部分慈善志愿者来看望他,老人的脸上一直流露出灿烂的笑容:“大家来看我,高兴得很!”   


他的小孙子刘昕介绍说,老人目前身体十分健康,除了耳朵有点背,需要借助助听器才能听清说话。   


“慈善志愿者今天来看望我爷爷,他特别高兴,也很乐意讲自己的故事给大家听。”刘昕说,其实老人年龄大了,特别渴望陪伴,年轻的慈善志愿者能陪老人说说话,老人家也就会特别开心。   


中牟慈善总会

  

联合爱心企业救助困难家庭


炎炎夏日,爱心在继续。7月29日上午,中牟县慈善总会组织爱心企业前往困难群众程洪林家中进行慰问。


66岁的程洪林,家住中牟县大孟镇信王村。2013年,他的老伴儿患癌症去世,三儿子也在那一年因患心梗病故。如今,年近古稀的他,独自一人照看着一个孙子、三个孙女,最大的孩子12岁,最小的只有2岁,生活非常困难,家里种些玉米,再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孩子们的日常开销,都要靠东拼西凑。   


中牟县慈善总会得知情况后,为程洪林老人送去了5000元慰问金和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并组织中牟县四家爱心企业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9000元及大米、面粉等慰问品,积极行动,踊跃奉献爱心,帮助了程洪林一家。( 文/图 本报记者 陈微娴 实习生 宋婉莹)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