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安静的下午,现年72岁的吴福康在简单的小憩后走进了自己的工作间,继续制作微型家具,这次做的是一张古董床,只见他拿起小锉刀哼着小曲打磨着床脚……17年来,吴福康已经习惯了这种独特的消遣方式,一个人沉浸在微型家具的世界里,回味着那些过去的时光。
走进吴福康的家,俨然走进了一间微型家具收藏馆,一件件惟妙惟肖的迷你家具,按照套房系列、餐厅系列、书房系列等主题风格摆放得井井有条。八仙桌、太师椅、屏风、文物柜、穿衣镜、花瓶……几乎所有老家具在吴福康家里都能找到缩小版。
记者拿起一把太师椅放在手中仔细观察,这把椅子高约7厘米,别看东西小,雕、镂、刻等工艺都体现着吴老精湛的技艺。谈起制作工艺,吴福康介绍道:“这种微型家具是以正常家具为模版,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成的,在工艺上,与制作大家具几乎一模一样,同样是榫卯结构,完全按照中国传统木器制作工艺,要经过选料、开料、开榫、组装、雕刻、打磨等若干工序才能完成。”
退休前的吴福康曾在宁波冰箱厂上班,从事的是保卫工作,从未涉及木工这行。1998年的一天,他在路边看到别人丢弃的红木废料,觉得十分可惜,便捡了回家。热衷手工的他萌生了用红木制作一个迷你花架的念头。从杂物间翻出锯条、刻刀、角尺等小工具后,吴老便悉心钻研起来,为了探究做法,他还跑了几趟宁波工艺美术厂向工人们“取经”,制作过程中,他耗费了好几块红木废料,刻坏了2把刻刀。终于在一周后,他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件微型家具。
可谁都没想到,一时的心血来潮,却让吴老沉浸在微型家具的世界里难以自拔。“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是吴老的口头禅,也是他的做事准则。平常闲暇的时候,吴老会研究各种家具的样式、材料和制作工具。他还专程前往乌镇、苏州园林等富有古风古韵的地方旅游,研究当地古典家具的渊源和风格变化,深得其中精髓。为了练习,他的手皮都不知磨破过多少次,那些深深浅浅的茧子便是最好的印证。
十七年来,吴福康利用闲暇时光,凭借着耐心与毅力,将那些不起眼的旧木头、装修废弃料变成了一件件精美优雅的微型家具。据不完全统计,他共制作了150余件微型家具,但吴老有个原则,这些手工作品从不售卖,他认为,用心的艺术是无价的。而在白沙街道新成立的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内,吴老却无私地将近20件精致的微型家具陈列在手工制作室内,供其他老人观赏。
如今,吴福康渐渐成了白沙辖区内的红人,几年来,他也受邀带着他的微型家具亮相过在北仑举行的宁波经典民间艺术节活动以及在老外滩举行的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等活动中。10年前,他的手艺就已经为评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用实际行动为宁波民间艺术添墨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