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徐行有两家“为情怀保值”的店铺
嘉定报2016-03-21 00:00:00 分享      

在上海嘉定徐行新建一路两侧分别有两家店铺,它们脱离时代的脚步,一直保持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貌,所卖的东西也属于那个年代,有人说太土了,有人说这里装载着满满的情怀。 这两家店分别叫做徐行供销社日用部、徐行生产资料部,一家主营实用百货,杂货;一家主营农资农具,它们的前身原本都是国营的供销社。


图片来源:嘉定报


1997年公转私金微良盘下了徐行供销社日用部,一组老旧的不锈钢柜台,半包式的围着靠墙的柜子,未经粉刷的白色墙壁已落上了一层灰色,店铺中也杂七杂八的堆了好些东西,“盘下 来什么样子现在基本还是什么样子,就没有变过”,老金说。今年52岁的老金从十七八岁的年轻小伙时就供职于供销社,30多年的感情让老金舍不得改变也没法 改变,来这里买东西的大多是老年人,所卖的也多是农村生活的必需品。 “一直在这里买东西,像家里土灶上用的铁锅、广勺都到这里买的,别的地方可没有”老主顾王老伯说。只消在店铺中转上一圈,许多许久未见的东西都能找得到,有贝 壳形状的蛤蜊油,玻璃瓶装的头油,老式的剃须刀,飞鹰牌的刮胡刀片,像方砖一样的固本牌肥皂……


在这里还有一项特殊服务就是给碗刻字,过去物资匮乏的年 代,家家户户买了碗都会在碗底刻上一个姓氏,避免外借时找不回来,如今这项传统仍在这里延续着,只是来要求刻字的人越来越少。 不光是刻字的人少了,老金告诉记者店铺的里绝大部分都是从常熟等城市进的货,再过上几年许多东西想进都没地方进货了,已经淘汰不生产了。 柜台上顾客买完东西,老金抖落抖落算盘开始算账,算珠一上一下的碰撞声格外清脆,老金从不用计算器,他觉得没有手感。“一共20元5角,您给个20元,如果 有什么质量问题你尽管来换”,老金一边笑着一边说。


趁着没有顾客的当口,老金在一块小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供应蔬菜种子”挂在了门口的小长桌上。 隔着一条马路的徐行生产资料部里,同样是一整套服役了几十年的老陈设,与其他店面的光鲜亮丽相比,显得颇为寒酸,不过却打扫的一尘不染,店主李佩章正忙着向 客人介绍农药的使用情况。李师傅原来也是供销社的一名老员工,亦是后来公转私才盘下了这爿店,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他始终没有将这店铺关张,一天也没有落 下,退休前和退休后都一个样。


“前前后后在这里工作50年啦,哪是说关门就能关门的。” 店铺的生意尽管早已不及往昔,服务的质量却丝毫不马虎,“对待客人要热情,介绍商品要清楚……”当年供销社的规章制度李师傅依旧倒背如流。 街上的店铺换了一茬又一茬,唯独这两家店铺始终不曾改变,就像两个不谙世事的老者,每日规律地生活,从他们这里能看到当今的变化,也能在这里找到过去的宁静。不为赚多赚少,够用就好,这话老金时常挂在嘴边。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