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沪上知名的家族史作家宋路霞在机缘巧合之下开始了自己的上海滩名媛旗袍收藏之旅。这些旗袍的主人均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女性,包括宋美龄、宋子文的夫人张乐怡、顾维钧的夫人严幼韵等。而如今,由于没有一个固定的展览场所 ,这近200件珍贵的旗袍极有可能离开上海。“我还是希望能将这些承载了历史的旗袍留在上海滩。”宋路霞动容地说。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一席话,让她开始“抢救旗袍”
宋路霞开始家族史写作已逾20年,采访过的名门望族不下20家,此后她又单独以大家族中的女性为对象展开了上海滩名门闺秀的书写。在采访家族史的过程中,宋路霞接触到许多大家族后代,其中不少老太太将自己昔日穿过且珍藏至今的旗袍作为礼物馈赠给她。
而让宋路霞坚定走上了名媛旗袍收藏之旅的是李鸿章曾孙女李家晋的一席话。“老人告诉我,她有位朋友去世后,孩子将老人的衣服装了整整9个麻袋全部扔掉,其中一大半是老人珍藏了一辈子的旗袍。李老太太得知后深受刺激,表示‘与其今后被子女扔掉,不如趁自己活着自己扔’,因此将家里两大箱的旗袍送了人 。”听闻此事,宋路霞意识到,现在已很少有人懂得这些旗袍的珍贵,如果再没有人去追踪、收藏,那就扔一件少一件了。
一件旗袍,承载一段历史
从2007年开始,宋路霞开始
有意识地收集民国时期上海滩名媛的旗袍,至今已近200件。旗袍的主人从绝代风华的宋庆龄、宋美龄宋氏姐妹、张乐怡、严幼韵,到吴贻芳、吴健雄、赵一荻、张幼仪、夏梦、王映霞等中国近代史上的名女子,以及李鸿章、盛宣怀等海上望族的后人。在收藏旗袍的过程中,宋路霞结识了同在上海的严幼韵的外甥女徐景灿女士,两人一拍即合,整合资源共同收集。
“海派旗袍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传统样式与西式服装的兼收并蓄,有长袖、中长袖、短袖款,有束腰、束胸的款式,甚至加入洋装中流行的垫肩以追求完美的身材。而名门闺秀所穿的旗袍就更讲究了,不仅要选面料、选款式,还要选裁缝、选绣工。”宋路霞说,一件旗袍承载着一段人生经历、一段家族历史,张乐怡一生陪同丈夫宋子文参加过无数次重要的活动,她曾穿过的一件浅粉色真丝镶珠花旗袍就最为珠光宝气,领口、袖口和下摆都缀满珠花 ,凸显其社会地位;而电影明星夏梦的一件蓝色针织丝光棉旗袍,色泽清新淡雅,胸前配以精美的苏绣,看上去气质脱俗尽显优雅。
珍贵展品苦无固定展示场所
这些年来,宋路霞在朋友的支持下,每年都要办数次旗袍展。“我收藏旗袍,不是为了压箱底、等升值,而是希望将它们展示给更多人看。”宋路霞认为,现在不少年轻女性想做名媛 、穿旗袍,但不少旗袍的设计流于低俗,更有人误将“性感”作为旗袍的唯一属性。“其实,当年名门闺秀的旗袍色泽高雅而不艳俗、款式新颖而不媚俗、开叉适度而绝不低俗 、
搭配得当又不庸俗,这才真正称得上是‘美’的旗袍。”
现在,宋路霞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由于这10年来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展出场所,她所收藏的旗袍绝大多数时间只能被“压箱底”,到了需要展出的时候再翻箱倒柜地查找。随着旗袍数量越来越多,一部分旗袍只得暂时栖居于一家文化公司之内,特别贵重的则保存在宋路霞家中,而现在“旗袍已经堆到了浴室”。“在上海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长期展出地点,每月的租金不下数万元,我们无力承受。不久前,乌镇方面联系我,愿意提供长期场地,希望将这些旗袍带到当地永久落户。”宋路霞很犹豫,“海派旗袍伴随着海派文化,是上海历史的一部分,我仍然希望,它们能留在自己的‘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