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供给侧改革,给企业“降成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提出,将企业养老保险费率从20%降到10%,同时划拨国有资产来弥补降费造成的基金缺口。
图片来源:原文
可行吗?想想似乎是有那么点道理。
难道没听说,2016年1月1日,财政部长称正研究实行退休人员医保缴费政策。
难道没听说,人社部官网1月26日刊登《我国社保费率高不高》,称受到历史债务、人口老龄化及民众对基本养老金水平期待的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支撑未来养老保险的支出已面临很大压力。我国社保制度面临长期基金收支平衡风险,需要保持一定的费率水平。
难道没听说,近日,人社部官员透露,五年后将实施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每两年延长1岁,直到退休年龄无论男女均为65岁。(此前,就“退休年龄延至65岁”话题进行调查的结果是:超9成网友反对。)
眼下的养老焦虑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人还在,钱没了。
老龄化:一场缓慢的财政危机
老龄化问题是一场缓慢的财政危机。人口老化未必会使这些经济体出现衰退,但一定会制造大范围人口的养老困境。
有专家称,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如不改变,15年后退休吃不起盒饭。
经济学家钟伟早在几年前就称,二十年后一线城市一千万也不够养老。
但问题是,靠谁来养老?
如何养老,关系每个人能否安度晚年。全国老龄委的数据显示,从今年起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
有观点认为,“十三五”将是中国应对老龄化制度体系建设的最后窗口期。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养老管理中心主任刘红尘预测,“十三五”期间应对老龄化的政策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向居家和社区养老倾斜。
中国迎来应对老龄化的关键5年
上月末发布的《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已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报告发布之际表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未来将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而据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2015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
刘红尘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养老政策将根据实际状况作出适当调整,会偏重于居家和社区养老层面,相关政策也会朝这个方向倾斜。
“结合我国的现状和实际国情,中国的养老必须以居家和社区为主,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面,有熟悉的街坊邻居,更人性化。”刘红尘向记者解释,社区和居家养老,能让老人不离开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庭和社区,既能得到专业化的照顾,又能儿孙绕膝、其乐融融,这将是国家鼓励的养老方向。
但刘红尘也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不发展机构养老,对于一部分失能、失智老人来说,去养老机构将是刚需,“这与子女孝不孝顺没关系”。
对此刘红尘谈道,去养老机构的意愿下降,并不等于需求下降,今后去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肯定会越来越多,当前中国的家庭结构、工作生活方式等,决定失能失智等老人不得不去机构养老,加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不能忽略这部分刚需。
中国养老危局
一方面,政府负债率高。在中国人口相对年轻的阶段,挪用职工缴费形成的空账记录、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转制中形成的视同缴费工龄、大量非正规用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储蓄低收益、征用农地的农户补偿等,均属于养老金全覆盖政策下的政府负债;
另一方面,养老金基金化率很低,目前国家储备约1万亿元,职业养老金约0.7万亿元,而越来越的OECD国家养老资产总量已经超过GDP。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养老金制度效率底下,企业和职工养老金费率偏高,企业抱怨养老金费率太高,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负担,企业的资金不能进入再生产环节,大量资金被作为养老金储蓄在银行部门,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0%左右,缺乏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
2016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人社部会回应延迟退休方案已形成将向社会征求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29日的发布会上就延迟退休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为什么要实行延迟退休年龄
尹蔚民表示,说得比较简单一点,就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国家现在法定退休年龄不适应这种发展形势的需要。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是在建国初期,就是60年前制定的,当时的人口预期寿命还非常低,现在已经60年过去了,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预期寿命大大提高,而且再往后看,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快。去年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2.2亿,占比已经超过了16%。所以无论是从开发人力资源,还是保持养老、医疗基金的持续健康运行,都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而且这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如何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
尹蔚民透露,第一是小步慢走,渐进到位。每年推迟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再达到法定退休的目标年龄。“我举个例子,比如五年以后,你是60岁退休,这个政策施行以后,可能你是60岁零3个月退休,这样大家便于接受。第二个人可能是第二年退休,他可能是60岁零6个月退休。”
第二是区别对待,分步实施。“根据我们国家现在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我们会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群体的情况,分步进行实施。”
第三是提前公示,做好预告。“这个方案一旦出来之后,我们会广泛地征求社会意见,因为这个方案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凡是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政策都需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凝聚社会的共识。”
尹蔚民表示,“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延迟退休的方案,但是我们还要按照相关的程序,报经批准以后才能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原来我们说过时间表,今年我们会拿出方案。”
现实如此,那么我们面对未来时,如何才能安心养老?
假如你不在体制内,假如养儿防老变成防儿啃老,假如你不想学2008年那位老付,还是趁早找到解决方案吧。
◆多买商业保险?
中国人寿称,养老生活提前储蓄,提供福禄满堂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养老分红两全其美。问题是高通胀之下,哪家保险机构敢说养老金保值?
◆“以房养老”模式?
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即所谓“以房养老”,指老年人将自己名下的房屋产权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可定期获取一定的养老金直到去世。换句话说就是,拿房子换“活”钱来养老。
“以房养老”政策在经历了一年的酝酿后终于呱呱落地。媒体报“以房养老广州落地,500万房产每月领15155元”,有两户广州籍老人签署了以房养老合约,以65周岁男性,房产有效保险价值500万为例,老人每月领取养老金为15155元,直至去世。但是,500万的银行定期利息是多少?银行可不是省油的灯。
◆养儿防老?
啃老族越来越庞大。按一线城市养儿成本200万计,二、三线城市50-100万计,儿女入职每月3000块收入,什么时候才能养活你呢?
这么看来,好像,还只能指望政府,指望那点养老金。
庞大的老年人们,该怎么办?
每个中国人必须面对以下难以面对的现实:
◆2050年老龄人口达到峰值
当前中国的老人,即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亿,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37亿,每三人中必有一老者,说不定他还在干活。
◆人口红利即将消失
拐点发生在2015年,劳动力从9.98亿的峰值开始逐年下滑,年均减少366万。社会的财富蛋糕怎么做大?
◆社保欠账
据中国银行测算,2013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就达18.3万亿元,这个历史欠账不可能轻易抹平。尽管人社部一再强调养老金不存在缺口,可是养老金入市又该怎么解释?
总结
解决养老问题,首先你要:锻炼身体,坚持到底!
其次就是改革,改革生育制度,改革分配制度,尤其是养老制度并轨,现在抓紧解决问题还来得急。
“辛辛苦苦二十年,不如炒房赚的钱”,记住,等你养老的时候,最便宜的可能就是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