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更多老人享受舒适快乐的晚年生活,是我们应该做的。”34岁的徐东大家庭养老公寓院长陈卿说。近日,记者走访多家养老院发现,一批80后“男神”投身养老事业,30多岁的孙辈们被90岁的老人唤作院长。这些院长们尽己之力为老人们提供优质环境、个性服务、舒适无忧的生活氛围。
陈卿与百岁老人陈福英合影留念(图片来源:原文)
弥补内心遗憾 80后投身养老事业
“从2012年到现在,日复一日,不曾休假,日日守在养老院,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要及时处理。”陈卿自2012年开办徐东大家庭养老公寓以来,全部精力投入到养老事业中,从后勤、护理、接待,到老人的康复、医疗,院内的各项工作他事必躬亲、考虑周到,有时候他甚至还兼职采购员。
陈卿回忆,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爷爷奶奶去世得早,他内心一直有遗憾。他从小就想办一个养老院,为老人提供健康自由的晚年生活,也弥补自己没有照顾好爷爷奶奶的缺憾。2012年,下定决心的陈卿着手办养老院。
“创院初期,由于我经验不足预料有误,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耗。”当时,房间布局、装修以及硬件设备的投入500万,陈卿卖掉九套房产才凑齐。2013年7月底,养老院试运营后,他发现入住老人大部分需要特护,与他预想的高档老年公寓有很大差距。在和老人接触的过程中,陈卿了解到照顾好老人更需要从实际出发。“前期投入已经很大了,我还是决定重新改造。”养老院开业一年后,进行了一次升级,每个卫生间面积增大,轮椅可以直接进入卫生间,新开了活动室。今年,养老院入住七八十位老人,医疗需求明显加大,陈卿又计划着隔出空间存放医疗废弃物,增设水过滤设备。
“加入养老服务业的这几年有很大的收获,把自己磨练得更加耐心、成熟,能够多角度考虑问题。”陈卿表示,从需要父母的经济输入到现在养老院能够自给自足,他很幸运。现在,养老院有政府部门、社会人士的帮助,还有家属们的信任,这些对陈卿来说是一种鼓励。
专家观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波教授:
养老业高端岗位期待年轻人加入
养老事业是为“夕阳”服务,却是一个朝阳产业。目前,我市养老服务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商业模式急待改造升级。养老需求是一种稳定、可预测的刚性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服务业将成为重要的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养老产业将呈井喷式增长。
过去的养老需求由于子女较多一般由家庭内部解决,未来老人完全依靠子女不现实,养老服务社会化将成为常态。一些基本养老需求可以通过政府补贴、政府购买等方式实现社会化提供,对于一些高端的养老需求则只能依靠社会通过商业化途径来提供,这样一来必然创造更多的新型工作岗位。
高端服务业态创造高端服务岗位,养老服务产业不再是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的代名词。随着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养老服务岗位细化细分,不但日常照料工作岗位需要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人文情怀的“新青年”来满足老年人精神养老需求,并且养老资源资本化、养老产业投融资、养老模式设计、养老企业运营管理、养老服务品牌策划、智慧养老技术开发等大量的新型高端工作期待“年轻一代”的加入。
摸爬滚打八年 养老连锁自成一派
在汉口前进一路上,连着有3家“永康养老”连锁机构,创办人肖月飞也是一名80后。“我投身养老事业8年,在困难中积累经验,总结出一套成熟体系,采取公司化连锁模式,形成了自有品牌‘永康养老’,最终实现从管理者到投资者的转变。”33岁的肖月飞在为老服务、机构管理运营、选择人才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为老服务尽可能地个性化,”肖月飞说,他的外婆患有重型糖尿病,就在自己的养老院内休养。护工按照特殊老人的护理要求,在腕带上做好备注。患糖尿病的老人,饭量减少三分之一多加菜。痛风的老人避免豆制品,卧床老人要将饭打成糊状,“对待每位老人,都要注重他们的实际需求”。
3年前,机构规格、装修风格、成本投入、人员配置、财务核算都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后,肖月飞开始着手连锁化运营。目前,永康养老实行食堂统管护理分管模式,各分院的院长拿出本月目标进行考核,按绩效来享受相应待遇。
“合理的运营模式、良好的团队氛围、优厚薪酬待遇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据介绍,永康养老的护工平均年龄46岁,年龄最小的34岁,优秀的护工可以拿到4000元月薪。除了护理人员,还有行政、企划以及后勤人员多种岗位,不仅为员工购买社保,并且根据工作年限以及能力可获得晋升机会。
据了解,永康养老后期将开放实习岗位,重点招聘90后、00后卫校毕业生,鼓励年轻护士从事养老事业。永康养老负责人表示,愿意提供优厚的待遇,吸引更多有才能的年轻人加入养老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