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怀的人才能做好养老之浦兴敬老院
智库养老2016-06-26 00:00:00 分享      

 编者按


       快乐是一种幸福,爱心是一种责任,生命是一种力量。养老机构,一个爱与尊严交织的地方,承载着对生命的敬意。上海养老网“走进养老机构系列”,带你感受不一样的生命温度。


       居住在养老院,最重要的是什么?膳食?护理、生活起居?这仅仅是基本生活需求;健康、安乐?倘若无心,也更容易沦为一声口号。做养老的时间长了,看着他们缓慢的步伐,渴望交流的眼神,就会慢慢明白:老年人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慰藉。


        从“心”出发,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位于浦东博兴路1208号的浦兴敬老院就是一例。


      浦兴敬老院按照上海市一级敬老院标准修建,占地面积3363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院内场地宽敞,环境幽雅,后花园小桥流水,令人心旷神怡。


       院内有140张养老床位,自2000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为多位老年人提供了颐养天年的乐园。


      为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指数,敬老院从细节入手,提高人文关怀度。敬老院开设了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书画室等配套设施,为老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生活乐趣。


      据工作人员介绍,很多人是进了敬老院以后才开始学习书画的,们的书画作品却让人眼前一亮。


       为老人多想一点


       “根据上海市老年照护等级评估标准,我们对老年人的护理等级进行评估,但是,他们的评估标准往往忽视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浦兴敬老院的郭院长说。 


      据郭院长介绍,该敬老院除了普通老人以外,还有一些如独居、失独等特殊老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与普通老人无异,但内心却承受了比常人更多的孤独。老人们一旦失去了他们唯一的子女,必将会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如果敬老院不及时施以援手进行心理干预,造成的后果往往是难以想象的。


     浦兴敬老院曾有这样的一位老人,他膝下无子,只收养了一位女儿。养女非常优秀,但却先患病去世了。老人为此事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认为是自己 “活得太长”导致女儿先去世。敬老院得知此事后,除了在日常起居上更加细心照料以外,郭院长多次找他谈心,不断开导他。每一次谈心,郭院长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抚慰老人心灵上的伤痛。老人逐渐对她有了信任感,对敬老院也有了安全感,慢慢地走出了丧女的悲痛。


    “如果能为老人们多想一点,怀着爱心、责任感去做,就一定能够做好。”


      培养阳光员工


      据悉,浦兴敬老院老人们入住率高,员工流动性都很低。问及郭院长的“管理”秘籍,她很率性地说,没有秘籍。但一件小事却展现了敬老院对员工的关怀。


       护理员中有一位女员工,丈夫和女儿先后患病,生活面临困境。郭院长发动敬老院里的人为她募捐。员工深怀感激,连声道谢,郭院长却认为只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在培养员工时,敬老院的管理层都不会讲深奥的大道理,他们在细节上引领员工。员工们如果做了好事,他们及时传播“正能量”。为了让员工们在工作时间段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工作之外他们尽量不打扰员工;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主动提高待遇,用情怀去感动员工、老人。


      “做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要用心。”郭院长还是这样说。



       浦兴敬老院建院十六年,一直秉承着“替子女尽孝”的服务理念,不断改善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员工的钦佩。敬老院的全面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为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