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广:国寿养老的投资“平衡术”
上海证券报2016-09-06 00:00:00 分享      
      携手IAMAC走进保险资管系列

  拥有30年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及保险、房地产、证券、信托、年金等行业从业经历,财会专家出身的他,有着犀利的目光。他参与了国寿养老的创建,参加了公司引进战投和战略合作的工作,对我国养老金管理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海外养老金市场的发展路径与经验都有独到的理解。他就是现任中国人寿(601628)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林广。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近日,就国寿养老的投资理念、资产配置情况、养老金入市等问题,上证报记者对张林广进行了采访。

  另类资产配置有优势

  《上海证券报》:请您介绍一下国寿养老的基本情况?

  张林广:国寿养老是一家为客户提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等服务的全国性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于2007年成立。2014年通过定向增发引进战略投资者澳大利亚安保集团,注册资本增至34亿元,是我国第一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养老金管理公司。

  公司以“基金规模领先、专业水平一流、公司治理完善、经营管理规范、服务品质优良、经济效益显著”为发展目标,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国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的建设,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品牌卓著、值得信赖”的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管理资产规模折算超3200亿元,位居行业首位,其中,受托管理资产规模约1900亿元,位居全行业第一。

  《上海证券报》:你们目前的资产配置结构大致是怎样的?

  张林广:在“资产荒”背景下,关键是作出适应市场的资产配置,积极拓宽投资领域,进行多元化投资,保持长期稳健又不失灵活的投资风格,最大限度保证客户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

  根据经验,固定收益类投资是基础,配置比例高,规模相对大,为长期投资回报奠定安全垫;权益类投资是关键,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仓位占比不高,但对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很大;另类投资则是新秀,与企业年金长期性、稳定性的内在要求较为契合,在我们的配置体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的投资结构是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占比超过85%,权益类资产维持市场平均水平,还有一部分货币类资产。

  我国债市的未来发展空间比较大,我们也高度重视。从全球范围来看,由于养老资金长期性、安全性的内在要求,使得债券市场成为养老金投资的主战场。

  公司自2012年以来,企业年金组合按人社部口径标准户的平均年收益率为6.52%,大幅超越三年期定存业绩基准累计收益率,真正实现了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固定收益组合业绩突出,亿元以上固定收益组合近5年业绩一直保持在企业年金行业平均水平以上,大幅高于债券综合收益水平。

  投资“平衡术”

  《上海证券报》:国寿养老如何选股,能否简单介绍下你们的投资理念和风格?

  张林广:我们基于养老金是客户“养命钱”、厌恶风险的资金属性,遵循长期稳健价值投资的理念,坚持“安全、增长、稳定、持续”的投资理念,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协调统一的要求,在资金安全性第一的前提下,追求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

  在业绩考核方面,我们把绝对收益放在首位,这也是国际上养老金管理机构的普遍做法。与国外有所不同的是,我们也兼顾相对收益。在投资决策体制方面,公司建立了完备的大类资产配置及各品种投研联席会会议制度,构建了由投资决策委员会、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和投资联席会组成的三级投资决策机制,有效提高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投资研究体系方面,公司共享全集团强大的投资研究成果,获得全面、专业、深入的外部研究资源信息支持。在风险控制方面,公司始终坚持把风险管理作为生命线,搭建了符合养老金投资管理特点的风险偏好体系,通过健全事前、事中与事后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较好地实现了对风险的全方位管控。制定了严格的锁盈止损措施,严格控制账户业绩下行风险。

  《上海证券报》:公司内部业绩考核是怎样的?

  张林广:现在合同基本上是三年期。目前客户对我们各家机构的考核有的按合同期考核,有的按年度、季度考核,合同期里面有末位淘汰机制。这给我们很大的压力,也让我们有动力去研究思考如何做到兼顾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兼顾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

  在账户管理上,我们坚持“投资经理+投资经理助理”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保护账户安全,在此基础上再追求超额回报。在业绩目标上,继续优化公司“绝对收益+相对收益”的考核模式,有效引导投资经理在业绩稳健的前提下追求超额收益。在业绩考核上,将投资经理考核周期设置为两年或三年,从而进一步自上而下巩固“安全、增长、稳定、持续”的投资理念。同时采取市场化的投资考核机制,以三年定期存款利率为目标,设置了目标值、挑战值、卓越值等多个档级,收益不同,分数不同,最终的评分与绩效工资、岗位升迁挂钩,真正做到了能上能下、奖优罚劣,既激发投资经理的积极性,又使每一个投资管理人员都具有责任感和危机感。

  《上海证券报》:养老金入市越来越受市场期待,您如何看待?

  张林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不会一下子进入市场,需要等待各方面时机的成熟。我们判断,资金入市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会对市场投资风格产生积极影响,养老基金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跟我们做年金管理在投资理念、资金属性、管理方式、收益要求、风险偏好等方面都非常吻合。保险资管类公司,特别是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在今后整个养老金管理行业的优势会慢慢凸显。

  《上海证券报》:如何把现有企业年金管理的经验和优势融入进来呢?

  张林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来挑选的投资管理人都是优秀的基金公司和券商。作为国内最大金融保险集团旗下的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我们希望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这项事业。我们目前正着力采取很多有针对性的措施,争取把公司在各方面的管理经验和优势较好地移植到未来的基本养老基金管理上来。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