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我国养老方向标榜居家为基础。居家养老也有个公式:家庭+社会服务=幸福晚年。为什么说养老以居家是基础?一是,我国老龄化人数日渐增多,目前达到两亿多,将来还会更多,如果都住在养老院那很不现实;二是,老年人的长期以来个人文化和习惯问题,所以很多老人愿意儿孙绕膝,乐享天伦,不要那么“独立”。
这样来说,居家养老,就是各在各家、各养爸妈?如果一家两个子女四个老人,子女负担沉重,维持生计的同时,不可能很好的养老。同样,没有子女、姻亲、宗族关系或者空巢的老人,采用自家养老,只能自己顾自己了,显然这种养老方式更行不通……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养老的质量。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著名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家国也曾提到:“居家养老不是自家养老。自家养老是私力养老或自力养老,而居家养老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养老,这种居家养老模式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由社会专业机构与人员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居家养老逐渐流行,除了因为它是更适合中国“家”文化背景下的“叶落归根”式的养老选择,也是因为它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和质量要远超过传统的家庭自力养老。”
所以说,现代居家养老,跟传统的在自己家里养老,听上去很像,但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是住在家里,而且养老的一切资源都取自家里。而现在,居家养老的“家”,更多是指老人居住的小环境,不一定是自己家里居住的房间。所以这样环境的养老,就需要有社区、社会等的服务配套和保障措施,不然,居家养老将会出现很多短板。
据目前形势来说,居家养老服务大致上是以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困难为主线,这涉及了饮食起居、业余活动、精神照顾、医疗护理与日常关怀等。从而,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可选择相关服务项目,并交付相应费用,即可享受签约所提供的对应服务了。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社区、机构可以为居家养老提供如下的服务和帮助:饮食、照顾、活动、医疗、老年大学等等。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由此看来,养老保障的基础为居家,由一条主线衍生多种服务,当然这些服务必不可少:老人或者子女可以借助金融的方式,将财富留到老时使用,或者子女尽赡养义务,政府参与扶助,以及社会或者社区的补位,老年市场提供专业化服务……形成了多方位的养老服务模式,从而,才能让居家养老更有保障,才能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质量。
诗人陆游曾有句诗说的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讲的是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同样,养老市场的这块大头,居家养老的基础功夫要下足,基础以外的养老服务功夫也要下足,才能迎接更多老人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