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打造生态健康体验区探索新模式
华龙网2016-09-30 00:00:00 分享      
      近日,记者在重庆市巴南区卫生计生委举行的关于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媒体见面会上获悉,截止2016年9月20日,巴南区户籍65岁以上老年人占15.8%,常住65岁以上老年人占16.27%。根据老龄人口65岁以上,占比10%以上就算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巴南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为应对这一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逐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巴南区卫生计生委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健康服务资源优势,积极满足不同群体养老服务的健康需求,在推进医养结合健康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三种医养结合健康服务新模式。
 
    “整体照料”模式 :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
 
     对于很多人来讲,医养结合还是个陌生的名词。记者了解到,其实医养结合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该养老模式是区别于传统的只能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的养老模式的一种存在。医养结合指,在做好传统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为老年人服务基础上,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既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含健康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也体现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紧密合作,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医养结合是一种新型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了养老和医疗的两方面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
 
    “这种模式的养老机制,首先是更加关注老人的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此外,这种养老模式下老人的健康问题被提高到了从没有过的一种高度。”巴南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龙超凡介绍,在此认识基础上,巴南区探索出了“整体照料”服务模式,即由单一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
 
    巴南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龙超凡进一步介绍称,该服务模式的具体工作落实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养老院办医院”,即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设施。据悉,巴南区举办的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大多是这种模式,如重庆同济老年医院、重庆善行医院、新屋医院、重庆市巴南区颐康医院、重庆市巴南区福康医院、市总工会南温泉工人疗养院等,为入住养老机构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健康检查服务。
 
    另一种,是“医院办养老院”。巴南区鼓励医疗机构门诊增设老年病科或慢性病科,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养老病房。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巴南区人民医院等设立了医养护一体化的瘫痪病或心血管病房,市七院、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和镇卫生院等设立中医馆、康复科,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养老、护理综合服务,收治了一大批老年病及心脑血管病患者。
 
    “联合运行”模式:开展延伸服务
 
     有专家指出,“医养结合”作为一种创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各项服务资源融合不够,服务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服务模式、管理体系及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医与养如何有效衔接,让服务边界清楚?面对这样的难题,巴南区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联合运营”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到养老机构开展延伸点服务,在方便老人就医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如狮子山养老院内设卫生室,由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延伸服务,这样一来,有效地方便了老人看病就医,健康更有保障。
 
    “支撑辐射”模式:探索“有备而老”
 
    据悉,居家养老是全世界公认的比较理想的养老模式,但也需要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医疗服务等各种服务模式的无缝对接以及转介安排。这就要求社区除了提供基本的家政物业管理服务外,还要将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及养老机构导入小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对老年人进行综合性的寄托照顾。同时,要运用社区医疗服务,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提供连续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我国未来‘医养结合’的目标,是面向社区在全国建成一个覆盖城乡、规模适宜的医疗服务网络,明显提升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与水平。”龙超凡说,巴南区在推进区域医养结合健康服务工作时,也特别关注到这一块儿,遂探索实践出了“支撑辐射”模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
 
    近年来,巴南区各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等多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还进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服务,受到了众多老人及家属的称赞。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在应对老龄化的过程中,健康是最核心的一个问题,而医养结合核心在于更关注老人健康。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各地也在做着种种努力和尝试。有备而老,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前进。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