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阶段互助合作补充家庭养老空缺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0-19 00:00:00 分享      
      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必须直面的全球难题之一。“2015年到2035年,中国将处于急速老龄化阶段。面对这一迅猛的老龄化浪潮及其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如何构建起科学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产业成为社会各界必须面对的责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致辞中说。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有数据显示,目前,65岁以上人口比例在中国26个省区已跨越7%的老龄社会门槛;全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能够自理但需要子女或他者提供一定程度护理的老年人群规模则更大。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景军提出,互助养老绝非其他养老形式的替代,互助与合作可成为家庭养老的补充,互助型安养机制可以纳入社区养老,老人的合作精神则可以纳入养老服务。

  针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参保范围的制度设计,上海市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桂世勋认为,在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时应把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本地户籍职工纳入参保范围。他提出,参加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的人员,当其从业地跨省级地区流动变更时,省级社保部门至少应将该用人单位为职工累计缴纳长期护理保险费的60%转到他新从业的省级社保部门统筹基金中。他建议,职工个人缴纳的长期护理保险费应全额计入个人账户,其中2/3与护理保险统筹基金一起用于经评估获准提供护理服务的费用,1/3可用于获得护理保险提供服务的个人承担费用。

  桂世勋表示,如果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时采用上述资金运营模式,虽然会加大长期护理保险资金运营管理的工作量,增加个人账户资金保值增值的难度,但它不仅有利于把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本地户籍职工纳入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范围,而且有利于提高年轻职工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积极性,有利于今后将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范围扩展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