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从为纪念逝去的爷爷到做成一项事业
拍摄“凡人”,记录平凡与不平凡
9月29日,上海老年报曾刊发题为《写个回忆录,咋就这么难》的报道,收到了很多读者的热情回应。从读者的反馈信息中,记者了解到,几个90后上海小伙几个月前创办了一家名为“凡人歌”的工作室,通过拍摄纪录片帮助老年人留存心灵深处的岁月记忆。该工作室负责人、1990年出生的陈震霄说:“相比门槛高、成本高的文字回忆录,只要买一台手机的费用,就可以为自己或家人定制一部纪录片。”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缘起从纪念爷爷到做事业
陈震霄的堂弟陈和丰是上海大学历史系的一名研究生
,2014年他参加了名为“家·春秋”的大学生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参赛作品以陈和丰的视角,讲述了已于2013年去世的爷爷陈成志当年奔赴安徽泾县312工
厂工作、与两个儿子分离16年的故事。
为了拍摄该片,他们历时半年,在上海、安徽两地分别采访了奶奶、父亲和爷爷当年在泾县的故友等十余人,完整地讲述了爷爷在历史洪流中背井离乡、投身“小三线”建设的往事,最终制作出了一部长达半小时的纪录片,取名为“凡人歌”,并且在此次活动中荣获最佳人气奖。
“看完片子,家人都落泪了。”此时,陈震霄也从中看到了需求和机遇,他开始思考——自己能否把为老人拍摄以回忆为主题的纪录片做成一项事业。
制作记录平凡与不平凡
今年5月,打定主意的陈震霄从外企辞职,拉着自己的“赤膊兄弟”梅率尔一起注册了公司,专攻为老人制作回忆录、拍摄纪录片的工作。因为对“凡人歌”三个字情有独钟,他们对外宣传时以此作为工作室的名字,口号则是“为平凡人定制回忆录”。短短几个月时间,“凡人歌工作室”先后接了7单业务,包括2项文字回忆录撰写,5项纪录片拍摄,其中有3部已经制作完成。
在纪录片《感恩的心》中,退休幼儿园教师梅女士讲述了一个艰辛的人生故事。她的儿子1987年出生仅一年即被查出神经性耳聋,5岁时父亲去世,13岁时又被发现视网膜色素变性
。母子俩相依为命,奔波在漫长的求医路上。然而,她想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动因并非倾吐自己如何不易,而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众多帮助过自己和儿子的好心人们的感谢,梅女士博大的母爱,让拍摄者们深深为之感动。
陈仁康老先生则在《为了忘却的记忆》中,重现了自己的继祖母朱枫烈士一生波澜壮阔的经历。讲述朱枫如何从富家小姐投身革命,并于新中国成立仅一个月之际,受命前往台湾从事情报工作。1950年,著名的“吴石案”爆发。被很多人认为是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原型的台湾“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地下情报工作者吴石将军因叛徒出卖被捕,也由此牵连朱枫。当年6月10日,吴石、朱枫等四人在台北遇害。朱枫烈士当时年仅45岁,而在其牺牲后骨灰一直下落不明,直到60年后才意外被发现,并最终魂归故里。影片结束时,悲壮的音乐响起,令人唏嘘,更令人感佩。
前路永葆初心继续前行
“制作这样一部纪录片,首先要和对方沟通、商定剧本,拍摄大约需要两个小时,两星期左右可以给客户看小样,最终完成大约是1个月的时间,以光盘和U盘的形式交付。目前已经完成和正在接洽的几位客户都是退休的老人。”陈震霄告诉记者,经过调研,他们把为一个主人公拍摄一部半小时纪录片的收费定在5999元,“相比纸质回忆录,时间周期短,费用适当,而且重点突出。”
“从已经完成的几部纪录片来看,对方都非常满意。”在工作室助哥哥一臂之力的陈和丰说。
陈震霄认为,专业人员还是要扩充,但还要看时机。“之前投入了几万元购买摄像机等设备,几个月下来营收基本把这些投入补上了,目前没亏钱,但也没赚钱。”陈震霄说,他当下最着急的还是推广的问题,之前联系过养老机构,也在街道的睦邻中心组织过多场公益性的“口述史沙龙”,每次请5~8位老人上台,讲述自己的家族故事,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对于工作室的未来,兄弟两人的想法互补得很完整——既要让其长期维持运转下去,同时也要具备敬老情怀和公益心,不能忘记当初拍片纪念爷爷的那份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