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已成为目前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担负起让老年群体“老有所依”的重任。然而,他们却解决不了老年群体住进养老机构后的“老有所医”问题。于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医养结合”逐渐在各地兴起,并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英德市作为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有着120万人口,养老问题同样突出。今年1月起,该市积极探索“医养结合”这一新型养老模式,将英德市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作为试点,设立门诊部,经过10个月的摸索,目前运行良好,日均接诊35人次,有效解决养老院内280多位老人的养老及就医问题,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
清远市卫计局领导日前到英德“医养结合”试点实地调研时指出,英德的医疗机构在福利中心设置医疗点,财政投入小、成效快,既可满足患者需求,又能推动医养结合模式的开展,下一步,要求英德坚持试点先行、不断探索创新,促进医养结合试点健康持续运行。
探索福利中心内设门诊部日均接诊35人次
英德市社会福利中心位于大站镇大站居委,是2012年建成的一家公办民营养老机构,主要用于安置五保户、孤儿、三无人员等重点民政对象,同时也开展社会养老服务。该市“医养结合”工作正是由距其3公里的大站镇卫生院承担。
今年1月开始,大站卫生院在该福利中心内正式设立门诊部,并派出6名专职医护人员入驻,包括医生2人(含中医1人)、护士2人、中医理疗1人、检验1人。门诊部占地约300平方米,设医生诊室、治疗室、药房、检验及心电图室、中医康复理疗室、休息大厅等,另设临终关怀室1间,并配备了心电图机、血液分析仪、尿生化分析仪、多功能翻身床、多功能监护仪、中医康复理疗等基本设备。
该门诊部的设立得到英德市卫计局、民政局、社保局及清远市卫计局等大力支持,其诊疗场地由福利中心无偿提供,省民政厅支持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购置相关医疗设施设备,大站卫生院则投入人员和日常药物等。
“‘医养结合’是一种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在英德乃至清远都还没有一套成熟经验,我们医院也是边摸索边改善,但经过这大半年的运行,比我预想的要顺利,目前这个门诊部也能做到收支平衡。”大站卫生院院长曾小伦告诉记者,截至今年9月30日,该门诊部门诊治疗10049人次,平均35人次/天;转住院治疗468人次,日均1.5人次。
“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在曾小伦看来,“医养结合”工作应以养为主、以医为辅,重在“养”而非“医”,通过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深度融合,满足福利中心内高龄、失能、患病等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
“这个门诊以内科老年病治疗、中医康复理疗、伤口换药和心理抚慰等为主,派驻的医护人员都在这些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小伦说,福利中心目前所供养的老人平均年龄77岁,最高龄的达到98岁,通常患的都是一些老人常见病、慢性病,而突发的、严重的疾病在这个门诊也解决不了,必须转送大站卫生院甚至英德人民医院、中医院等高一级医院治疗,因此该门诊更多的是承担老人的常规康复治疗。
患病老人“足不出户”获诊疗和护理服务
作为英德市“医养结合”新模式的主角,福利中心老人们的感受又如何?10月28日下午,笔者来到大站镇福利中心,探访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的新变化。
一进入福利中心,只见院内干净整洁、空气清新,三三两两的老人在草坪上散步,或者围坐一处聊天。院长李伯洪告诉笔者,该福利中心占地5500平方米,设床位514个,目前有287名老人入住,除了40%左右属于社会养老,其余都是需要政府供养的五保老人和“三无”人员。
“我们这里有50个工作人员,平均一个工作人员照顾五六位老人,还是可以照顾得比较周到仔细的,加上福利中心设有棋牌室、图书室、活动室等供他们休闲娱乐,很多老人家住在这里都不愿意回去了。”李伯洪说,现在门诊部入驻,福利中心的老人可以足不出户得到专业的诊疗和护理服务,老人们更加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在英德和清远市社保局的支持下,在门诊部看病已经实现医保结算,为老人免去了后顾之忧。
李汉琼老人今年已经92岁,今年初在福利中心摔伤了大腿,躺在床上连路都走不了。后来,在福利中心门诊部做了半年的康复理疗,现在能走能跑。提起给她治病的黄医生,老人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黄医生‘得得得’,医术好,又有耐心、有责任心,多亏了他”。
李汉琼嘴里的黄医生就是入驻门诊部的其中一名中医。他告诉笔者,自门诊部设立后,已经给福利中心全部老人建立了医疗档案,对老人的身体状况尤其是患病老人的病情变化,可说是全面掌握,从而给予最合适的治疗。
“现在门诊部是福利中心人气最旺的地方,老人们有个头痛脑热的都会过来看,尤其是每天上午,做理疗的老人要排队等床位。”黄医生说,经过门诊诊断后,如果发现一些老人病情变重,或有突发重症,都会及时转送大站卫生院住院。住院期间,卫生院还专门聘请两个护工,照顾这些老人的生活起居。
药品使用、手术分级管理等给予宽松政策
门诊部入驻福利中心以来,虽然运行良好,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曾小伦告诉笔者,由于“医养结合”试点日常运行经费由大站卫生院承担,目前只在白天开诊,随着未来的发展,迫切需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届时经费和医护人员都会出现缺口。另外,福利中心不少病患需要用的特殊药物,受大站卫生院级别所限,这类药品不允许进货,包括髋关节手术等外科手术,该卫生院即使有技术、有条件也不能做,而这类手术如果到英德人民医院或中医院去做,产生的费用将大得多。
“既然是‘医养结合’试点,希望上级部门对大站卫生院在药品使用和手术治疗方面能够开通绿色通道,给予一些政策支持。”曾小伦说,目前,清远市医保住院实行重复住院率住院费扣减政策,由于英德市福利中心老人重复住院率高,而现行的重复住院率结算方式导致该院严重亏损,因此,建议在这方面也能给予该院特殊政策。
曾小伦还提到,目前,福利中心门诊部还没有例行查房制度,一方面因人手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出现医疗纠纷。“比如有养老人员在夜间出现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或者养老人员住院期间,因没有家属陪护,出现走失、意外跌倒等情况,又或者老人病情变化时,没有直系亲属完成病情告知和签字,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出现医疗纠纷。”曾小伦忧心忡忡道,既然是“医养结合”试点,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有明确指导意见。
对此,曾小伦建议组织民政局、卫计局及该院相关人员到开展医养结合较成熟的单位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大站卫生院医养结合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