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辅具,护理员缺口的终极方案?
蜗牛故事2016-11-07 00:00:00 分享      

       智能适老辅具,即养老机器人是未来解决服务一线护理人员短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替代护理员从事一些重复性、重体力性的护理工作,有利于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有助于老年人生活自理;有助于卧床不起老年人的排泄护理;有助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守护,使有限的护理人员投入到重要的护理岗位,从而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护理成本。


      联合国预测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5亿人口超过60岁,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失能老人最多的国家,而且数量仍在增长。据测算,失能老年人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的4200万,2030年的6168万,2050年的975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持续增加到2020年的2900万,2030年的4300万,2050年的1.08亿;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则持续递增到2020年的1.18亿,2030年的1.8亿,2050年的2.62亿。


      这些老人大部分患有疾病,生活上需要人照料,更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护理人员对他们进行疾病护理、康复训练。需要照护的老人中,一半多的老人由于肢体运动障碍导致其活动能力降低,这相应地也会增加护理负担,如:老年人起居、洗漱、行走、吃饭、卫生、如厕、卫浴、更衣等。


      按照1∶3的失能老人养护比例,中国城市的护理员需求达到1000万人,而现在所有养老机构里的人员有25万人。随着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率的增加,从事护理工作的年轻人口比率也相应减少,且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孤居老人也随之增多,护理服务的需求将迅速增加。


      如何有效弥补养老护理行业人员缺口,将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一、智能辅具的概念  


      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让各种各样的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具有“智慧”,模仿人类大脑的功能指挥操纵身体的其他器官,作到“知行”合一。


      智能辅具就是采用这样的科学原理,在辅具执行系统中,组合了模仿人脑指挥身体器官行动的必要模块,使该辅具具有“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分析判断现实情况的能力”,“操纵其他器官的能力”,“反馈操纵结果的能力”,充分模仿了人类感觉器官采集信息,大脑分析归纳整理信息,肢体服从大脑指令进行行动的能力,使该辅具可以迅速感知,并且实时作出调整,以适应完成任务的要求。智能辅具概念的是2011年2月由科技部提出的。 


      智能适老辅具,是指以照护失能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空巢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而研究开发的智能辅具,以及依托互联网应用技术开发各类智能适老用品用具。


      二、智能适老辅具应用


      智能适老辅具,即养老机器人是未来解决服务一线护理人员短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替代护理员从事一些重复性、重体力性的护理工作,有利于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有助于老年人生活自理;有助于卧床不起老年人的排泄护理;有助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守护,使有限的护理人员投入到重要的护理岗位,从而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护理成本。


      日本比中国早12年进入老龄化社会,适老智能辅助老年人生活的机器人开发也走在前列。在日本,从事护理工作的年轻人比率很小,所以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机器人和相关产业发展,机器人成了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国外养老机器人开始参与心理慰藉,辅助老年人在房间内移动、如厕、康复活动辅助、清洁打扫、冲洗厕所、送饭送药、无线传感器记录老人行踪。


      日常洗头对失能老人而言是件麻烦事,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开发出一种洗头机器人,为活动不便者带来了便利。其设计采用机械手技术,为洗头机器人设计两只“手臂”以及各自8根直径约2厘米的树脂“手指”。两只手臂配置传感器,通过三维技术,扫描并测量洗头者头部形状,记录下数据。16根手指跟着手臂前后运动,根据电脑处理结果,以合适力度轻柔地按摩头皮,涂抹洗发水到洗净头发,整个过程约3至8分钟。机器人还能记录下每位使用者的头部形状和按摩偏好,以节省扫描时间,方便多次使用。


      洗头机器人可以满足医院和养老院的需要。


      日本研究人员正试图开发一种“终极护理师”,即机器人来护理老人。此外还开发出了轮椅和床合二为一的机器,除了可以在轮椅上睡觉外,还配有自动测量血压和体温的功能。西科姆公司已开始生产协助老人无需借助他人帮助,就可以用自己的脚等部位进食的机器人,主要辅助手部不灵活的失能老年人。


      近期日本专家已研发出面向老年人的试制步行辅助装置,将内部装有电池的装置卷在腰上,装置上伸出的支架顶端固定在膝盖上部。该装置可以感知使用者腿部的动作,支架以大约1公斤的力量前后移动,辅助腿力衰弱的老年人行走。



      三、智能适老辅具体系化模


      1. 物理层面


      ① 包括智能适老辅具供应、智能数据交换硬件媒介、报表统一信息管理平台。

      ② 智能数据交换硬件媒介:用户采用腕带、腰带或胸牌的方式,佩戴射频卡,利用国际通用频段,可以主动向外界发送信息。通过在社区内、住宅内设置无线覆盖网络,为用户提供实时定位信息服务。

      ③ 智能数据交换媒介与报表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多个网络节点同时查看用户的位置信息等,并可以实时查看和产生报表,实现人员数据共享、实时沟通和信息管理。


      2.数据层面
      主要包括数据分析和系统自主智能记忆,对由物理层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记忆,由智能记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组与识别。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获得用户的生理、行为、作息等信息,便可自动为用户划分护理类别与疾病等级等。

      3.网络层面
      主要包括通过人机交互技术、使得系统可以与外界进行信息互动与信息反馈。分别完成医疗健康网络管理、3G网络养老云数据信息交换、智能手机用户终端信息连接、养老信息数据管理、养老用户需求分析与服务、历史云数据查询、规律数据查询和老年户外定位跟踪。

      4. 应用层面
      主要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的老年群体提供可靠的智能养老医疗和生活服务,包括日常生活辅助、紧急情况报警、智能出行、社交、就医等。每一种具体应用对应着相关的物理层、数据层和网络层的有机结合。

      智能适老辅具现阶段只适用于中高端人群和康复机构,主要解决老年人日常交流、医疗救助、事件提醒等问题。国内智能适老辅具结构简单、功能单一,通过引进机器人领域的智能感知、控制等先进技术,可提高智能适老康复辅具产品的智能水平,以加快缩短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适老辅具差距,促进智能适老辅具广泛应用。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