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运营在弦上,美国经验说明什么
财经杂志2016-11-07 00:00:00 分享      
      养老金投资运营的节奏正在加快,继广东和山东后,年内又将有一批省份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约,启动基本养老金的投资运营。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由政府管理的基本养老金原本仅存于银行或购买国债,面临贬值和替代率下降的风险,投入资本市场,寻求保值增值自是应有之义。养老金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均为个人储蓄,投资运营更是必然之选。

      由谁来做出投资选择成为了接下来的问题。从全球看,对于产权清晰的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从很早起就有要求赋予个人投资选择权的呼声。在预想中,这将有利于满足个性化需求,并提高缴费积极性。

      在实行完全累积制的智利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中,个人的社保缴费完全纳入个人账户,参保者可从6 家由政府授权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提供的约30支基金中做出投资选择。美国的联邦政府养老金资产全部购买国债,但参加第二支柱401(K) 计划的员工可为自身积累的资金选择投资产品,第三支柱个人退休账户计划IRA的参保者们也享有类似的权利。

      不过,美国富达投资高级研究顾问郑任远指出,简单放开个人投资权不会带来最优的结果。美国在建立并完善IRA和401(K)计划时,政府提供了很多不同的基金选择,但眼花缭乱的选择反而使得实际参与率偏低。

      郑任远拥有30余年的养老金投资经验,在他看来,美国在管理养老金上付出了几乎一代人的代价才走上正轨,中国养老金的体量和美国市场相对接近,美国走过的弯路或许能为中国提供经验。

      1974年,随《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出台,美国的401(K)计划开始起步,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实验。按照设计,员工在与公司人事部门签署协议后,每在养老计划中投入一美元,都能获得公司的配比和相应的税收减免,一个401(K)计划通常提供十多支乃至几十支基金由员工选择。

      但最初的结果并未如制度设计者所愿。郑任远指出,由于惰性和缺乏专业知识,当时制度的参加率不到50%。同时,基金的选项越多,参与率越低。在富达投资的平台上,80-85%的投资人终生不会调整自己401(K)计划资金的投资选择。多年的投资者教育后,仍有人对短期损失看得非常重,长期购买极高风险的基金,另一部分人则永远购买风险最低的基金。

      “如果养老金的投资结构不对,达不到退休储蓄目标的概率极大。这并非是投资的问题,而是行为的问题。”郑任远指出。

      随后,目标日期基金——一种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接近退休日期的临近,将资产配置比例逐步从高风险类向低风险类调整的基金应运而生,个人若购买,只需告知年龄和退休时间即可。这类基金名称多以目标日期直接命名,如“2020基金”。

      2006年起,目标日期基金被美国政府采用为养老金个人投资的默认选项,这令401(K)计划的参与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上升至目前70%的水平,个人存款的整体资产配置也日趋平衡。

     美国不是唯一一个收获经验的国家。2017年,香港推出强制性公积金体系的15年后,也会新增加一项依据不同年龄设置的预设投资策略。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通过了类似的法案。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曾在今年的一次论坛上称,中国版的 IRA 税优政策即将落地,显然是对生命周期基金的呼唤。从美国的数据构成看,目标日期基金占到美国 IRA 全部资产的 20%左右。

      他指出,以美国 450 万人的联邦政府雇员职业年金情况看,创建以来,“2050 基金”收益率超过了 10%,“2040 基金”为 6.93%,“2030 基金”为 6.56%,时间越长收益率越高,风险资产配比也会越高。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