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实现刷卡结算 推动养老一体化
——京津冀加强医养政策对接
中国劳动保障报2016-11-07 00:00:00 分享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不断深入,在养老等社会民生领域加强合作成为三地的探索方向之一。今年年底前,位于河北燕郊的燕达医院将试点开通北京医保,在异地实现直接刷卡结算,更好地满足京津冀养老一体化需求。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养老机构调动人员“跑医院”

  傍晚下了合唱课,杨甲明老人牵着老伴的手,一边聊着课上的内容,一边往餐厅走。“我不喜欢‘包餐’,这里可以自选餐,刷卡结算。老年大学组织的各种活动也比较多,如果想上课,一天到晚都不会闲着。”杨老先生已在河北燕郊的这家养老机构住了三年,当初北京的养老机构也看了不少,还是觉得一河之隔的这里各方面最称心。

  紧邻北京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崔凯介绍,该中心自2011年起开始运营,目前已没有空房,入住的1500余位老人98%来自北京。该中心营销总监李东辉说,目前困扰老人最大的问题是医保实时结算。老人们虽然守着医院,但1000多名老人中也就一成多办理了异地就医安置,将医疗关系转到河北的手续也较为繁琐,报销周期一般也比较长。

  为了服务医疗关系仍在北京的老人,每个月5号和20号燕达都要派工作人员到北京“跑医院”。“总共要去大约20家医院,10多个部门每个部门派3个人,坐公交车来回跑。每次早上5点多就得出发,非常辛苦。”崔凯说,由于要投入很多人力,也给中心的日常运转带来一定压力。

  异地刷卡试点年内落地

  据悉,目前燕达医院里北京医保的相关设备调试已经完成,进入等待验收阶段,年内开通后北京参保人员可在燕达医院持卡结算。

  北京、河北两地相关部门为政策对接作了很大努力。随着医保政策衔接的推进,将有助于京津冀养老机构的合理布局发展,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需求,为老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养老选择。

  早在今年6月,为促进京津冀地区养老基本服务均衡化,推动三地养老产业的“长短互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民政部门共同签订了《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16年—2020年)》,将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户籍壁垒,形成“一省两市”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让京津冀三地老人异地养老无障碍。

  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提出,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做好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关系转移和权益保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完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推进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据了解,为给北京老人养老多一种选择,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河北高碑店、天津武清等地的试点机构享受北京市养老床位运营补贴、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等政策有望尽快落地。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