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医养融合模式是起点还是终点?
四川在线 2016-11-11 00:00:00 分享      
      养老产业最核心的本质是什么?医养结合未来的发展和盈利空间会如何?校企合作与双元制教育,能否有效解决养老机构的服务管理人才?养老产业投资的挑战与创新是什么?中国老年医学发展困境和破局的途径是什么?这是最近结束的“2016亲睦家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峰会”上,各界最关心的问题。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政策利好   3000多家机构争医养“蛋糕”

      今年,省卫计委联合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等9部门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提出2020年将在全省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的深度融合。

      对此,成都和思康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兰波说:“四川新近出台的政策,对支撑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养融合是破解目前养老服务难局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四川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2万人,预计到2036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609.33万人,占总人口的32.97%。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养老机构3505家、床位46.3万张(民办养老机构494家,床位9.97万张)。

      市场调查  每月一万多“养老费”太高?

      本报记者走访成都市周边20多家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圣约瑟康复中心、崇州老年病医院、万科幸福家、温江择一城颐养居、静雅老年病医院、崇孝颐养中心、天府怡园和亲睦家鹭湖健康公寓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四川大多数养老机构都采用“医疗保证金+月费方式”经营。公立养老机构收费最低,一般为每月1800-3500元;民营养老机构收费相对较高,每月平均收费在3000-6000元左右,其中,锦欣花乡老年公寓的部分床位收费达到每月1万元以上。“每月缴上万元去养老,普通老年人一般承受不起,这种较高收费模式绝对不是主流。”专业人士说。

      破局之路  医养融合是起点不是终点

      “老年人养老的医养融合,不是单纯把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设在一起。养老服务机构的‘医’,应该具有更为广阔的外延,应包括传统医疗的前端与后端。老年人的身体处于不断退化性病变的过程,一旦出现重大变化,这种伤害对老年人来说是不可逆的。”兰波告诉记者。“医养融合是近阶段国家和各省市政府着力推行的养老模式,也在不断为其创造公平的、透明的市场化竞争条件和发展条件。”成都和思康健副总经理袁璿说,医养融合的背后还蕴含着企业和养老服务经营者的更多思考。

      还有人认为,全科医疗+绿色就医,康复理疗+全天候监管,专业照护+慢病管理,这些都是目前破解医养融合最有效的模式。但兰波认为,一般的养老机构根本没有实力去整合这些资源。现在很多企业都比较看好养老产业,但真正能够在这个行业里面沉淀下来有所发展的企业,一定是模式最优,但收费合理;舍得投入,但不急功近利;实力雄厚,又能有效整合的企业。所以说,目前养老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医养融合模式,只是起点,绝不是终点。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