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老龄化的世纪,中国走向老龄化社会已经不可逆转。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第四次中国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口的结构仍以中低龄为主,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占56.1%,70-79岁的中龄老年人占30%,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仅占13.9%。有关专家预计, 2015~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从2.1亿增至4.9亿。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同时,老年人日益成为重要的文化消费群体。年长者的晚年生活如何解决文化娱乐需求,如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在晚年也能达到自我实现?对老年观众群体的重视,也应该提上日程,这个已经不是单纯的个人需求,已经关乎到社会和谐,家庭的稳定。
作为中国内地最早进入老龄化(1979年)的城市,上海正加速“变老”,上海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沪籍人口比重达30.2%。根据预测,到2030年上海户籍人口中40%将是老年人,2040-2050年,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届时预计将达44.5%,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殷志刚认为,2010-2025年将是上海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平均每年增加20万老年人,2025-2050年则是上海高龄人口急剧增长阶段。目前上海是全国唯一一个每年定期发布老年人调查信息、并将其列入法定统计发布制度的城市。
在老龄化活动的建设方面,上海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上海市每个区、镇都设有文体活动中心,为群众举办当地文化活动交流提供的场地的支持。同时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办、老龄委等机构的指导下,上海在登记的合唱团、排舞团已经过万,有的排舞团甚至有上百的团员。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需要关注长者群体。上海市在关注老年物质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增加文体娱乐活动等方面在全国遥遥领先,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益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
中国教育学会舞美运动委员会主任、上海排舞协会执行会长朱海燕老师表示,每年由她组织、策划的老龄舞蹈活动有上百场之多,极大丰富了老年的文体娱乐生活。最近,朱海燕老师还联合了东南亚的排舞组织,通过研讨和交流,互相学习,将排舞逐步的提升成更有艺术性的舞蹈。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倡导“文化养老”理念。
上海浦江中老年艺术团团长仇齐富老师表示,在2015年她曾带领上海的合唱团远赴韩国参赛,还获得了金奖。今年收到韩国大邱广域市的邀请,继续开展城市之间的老龄文化艺术交流。
文化娱乐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指引,有了载体,有了团队,不单是解决了社会的需求,同时还是一种文化输出。文化部在十二五规划里提出“文化兴国”,中国文化要“引进来、走出去”。老龄文化娱乐平台已经在上海市初见规模,中国老龄文化也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
朱海燕主任和仇齐富团长还表示,在政府领导的指导下,最近正在筹备一个更大型的综合老龄活动品牌,将在2017年落地,将进一步的推动长者文化娱乐生活的建设,推动国家化。
同时,作为关注长者文化的行业先锋,竹签文化也将启动“醉美夕阳”工程,通过老年人的文化层面,以“公益+文化”引导老年人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面对生活,发挥其生命能量,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打造老年文化娱乐建设平台、推动老龄文化事业发展。
老龄产业既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要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最美夕阳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醉美朝阳产业。这也是所有关注和老龄产业的各界企业人士的共同努力方向,也是中国企业的担当与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