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养老可否真正满足养老需求?
养老信息网
2016-11-22 00:00:00
分享
机器人养老可否真正满足老人养老需求?
今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等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按照这份规划,机器人在5年内将走入养老服务业。我国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多达2亿人,随之而来的是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很难同时把两家老人接到一起住。居家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变化。这是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因此,养老院模式、社区养老模式等,以后必然会更加成熟。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我,机器人》等关于人工智能的影片里的场景,正在现实生活中初现痕迹。把机器人运用在养老领域,肯定是一片新的蓝海。规划提到,将大力推进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助老助残、康复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如果让机器人像siri那样陪老人聊天,给老人播放视频、歌曲、讲故事、上网类似ipad那样,还可以作为家庭管家提供提醒、护理、扫地等服务,确实可以满足老人的部分养老、治疗、生活、精神需求。
发展智能养老机器人,严格来讲与选择何种养老模式并不冲突。机器人能否代替人为护理,更专业的护理特殊老年人群比如:失能、失智老人有待商榷。不能否认,机器人养老会给一部分老人的老年生活带来乐趣。可是无论选择何种模式,养老院、居家养老、还是社区养老,老人都需要子女的亲情关怀,需要家人的陪伴照顾。纵然是独居老人,也渴望家人的嘘寒问暖,亲人的关心。
不妨想象一下,当我们老了,可陪伴着我们的,却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人,这该是多么让人悲哀的事情。看过一个动画短片《更换电池》:忙于工作的儿子,送给母亲一个智能机器人做伴。每当机器人电力不足,老奶奶就帮它换电池。最后一天,老奶奶的生命走到尽头,机器人不断地往她口袋里塞电池,却发觉,丝毫换不来老奶奶的苏醒。老年人的情感其实是比较脆弱的,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渴望着有人陪他们一起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