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运动会创新办赛机制社会组织登台唱戏释放活力
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2016-11-30 00:00:00 分享      

      4月23日,4年一届“阿拉的奥运会”——“绿地集团杯”上海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拉开帷幕。以“上海动起来”为主题的市民运动会贯穿全年,于11月27日落下帷幕。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康、全民欢乐,市民运动会之所以能成为市民的“体育嘉年华”,是因为多元化办赛主体的共同参与。今年市民运动会一大亮点,就是那些登场唱大戏的社会组织,发挥出“鲶鱼效应”。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百余家单位参与竞标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取消全民健身赛事的审批权,激发民间办赛热情。如何利用好民间的办赛力量,满足老百姓井喷式的健身需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搭准政策的市场脉搏律动,首次尝试打开门办赛。


  今年1月,一场由市民运动会组委会发起的赛事推介会,吸引了300余家国内外体育产业公司、体育社会组织、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在政府、社会和市场的“三轮驱动”下,组委会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总决赛的赛事项目进行招标。市民冬运会的购买服务共设65个大项、67个小项,吸引全市百余家单位报名参与,最终有20家企业和47家社会组织中标。


  在上海,体育赛事的项目招投标,其实并非新鲜事。早在2014的市民体育大联赛中,上海就在全国首创市场化招投标机制。今年市民运动会招投标又实现升级:除竞标单位数量明显增加,市场化竞争氛围更为浓厚。比如在篮球、钓鱼项目总决赛的招投标中,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和浦东新区钓鱼协会,都以创新的办赛理念、众多的覆盖人群等综合优势,力压市级单项体育协会等多家竞标单位后脱颖而出。


  提供产业发展新思路


  市民运动会办赛主体的多元化之后,少了官方色彩,多了社会参与。松绑之后,是否会造成健身运动的混乱无序?市场给出了答案。


  在上海,只要是喜欢打篮球的年轻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洛克公园”,他们的会员数已超过10万人。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戴富祺介绍:“洛克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人,在于公益廉价的场地,以及形成常态化的赛事机制。”今年市民运动会,“洛克公园”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国际性街头篮球赛事“JUMP10世界街球大奖赛”,仅决赛当天的同时在线观赛人数就达120万人次。此外,遍布全市的14站海选赛,共吸引了近千支球队、5000多名篮球爱好者参与。“洛克模式”真正把草根赛事和顶级赛事做到有机衔接,也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除了篮球,市民对钓鱼项目的参与热情也令人意外。浦东新区钓鱼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奚宝琴告诉记者,从6月18日奉贤的钓鱼节拉开序幕,市民运动会钓鱼比赛共举办了27场,参与人次达6000多人。10月中旬在松江泖田湿地举行的总决赛,吸引了近400名钓友齐聚一“塘”,总决赛名额紧俏到一“座”难求。为何市民对一个区级的单项体育协会这么认可?有近30年协会工作经验的奚宝琴坦言,“用心服务,以心换心。”除了专业的赛事组织能力,协会日常还为会员提供教学、优惠渔具购买等多项服务,早在上海钓友圈建立良好口碑。


  休闲体育需更多产品


  2015年,全球体育产业总值为15000亿美元,其中美国体育产业总值就达5000亿美元,占全球体育产业总值的1/3,同时占其国内GDP的比例达3%。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锡尧表示,国外把体育分成很多类别,其中很大一块是休闲体育。因为它门槛低、体量大、体育消费支出量大,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在美国国民体育消费支出中,休闲体育是一个很大的项目,增长速度也很快。


  市民运动会是否能为市场提供更多休闲体育产品?陈锡尧认为,这其中社会组织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组织不只是体育社团,还包括更多的企业参与,让这个市场“活”起来。这样就会有很多新的产品,培育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由嘉定奥林体育公司承办的市民运动会自行车项目系列赛和总决赛,同样让人耳目一新。除了在上海举办多站环上海自行车赛,还推出了国内首创的格兰枫度自行车马拉松赛,组织车手到安徽黟县、浙江千岛湖、福建邵武骑行、旅游。全年赛事吸引来自国内的100多支车队及俱乐部、上万人次车手参与。今年自行车总决赛在举办F1的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进行,主办方首次与著名的日本禧玛诺车迷节合作,打造了规模盛大的自行车嘉年华。奥林体育的负责人直言,中国自行车运动刚起步,背后有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未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可估量。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