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中心"80后"照料老人谈感受
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小明
2016-11-30 00:00:00
分享
原标题:养老中心的"80后"照料老人感受如何?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11月18日下午两点,在位于常州汉江路的369侨光苑整合照护中心2楼,85岁的宣老师和93岁的金奶奶在护士汪林燕和护理员阿姨的陪伴下,正在洁净而温馨的小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
9月份因为车祸受伤后无人照料而入住的宣老师,现在已经康复。
“在这里,早上6点多起床,能自己穿衣服就自己穿衣,穿不了的,陪护阿姨会来帮忙。下床后,一杯温开水就端来了。我们老年人怕动,这里的护士每天都会拉着我们一起运动,教我们拍手拍腿拉耳朵,有时还和我们一起唱卡拉OK。”宣老师看到记者很高兴,对“369”赞不绝口。
这家养老机构8月份才开业。之所以取名“369”,是因为他们有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理念:让30岁的年轻人照料60岁以上的老人,争取让老人们活到90岁以上。这里有3个护士、1个康复师、3个护理员和1位负责人,还和总部共用一位负责心理咨询和辅导的社工,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5岁左右。
那么,“369”的这些年轻人是怎么想的呢,跟老人在一起又有什么感受呢?记者怀着好奇,采访了这里的“80后”护士汪林燕和负责人戴梅芳。
1983年出生的汪林燕告诉记者,她以前是常州市一家大医院神经内科的护士,产后为了照顾孩子辞职当了几年全职妈妈,现在孩子进了小学,自己又有时间工作了。去年听说养老机构也招护士,她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常州369养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应聘了。
原本并不了解养老的她,在公司筹建过程中,渐渐有了清晰的概念,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公司的团队很年轻,而且理念很新,组建的是由执业的护士、康复师、社工、心理咨询师、护理员组成的专业护理团队,会为每一位服务的老人制定专属的健康档案和个性化的照护计划,这是吸引我加入这个养老事业团队的一个方面。”汪林燕告诉记者,“另一个方面,我是独生子女,看到过家里老人临终前的无助和父母的辛苦,再过二三十年,我也会老,我想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为自己的幸福晚年打一个基础吧。”
和小汪一样,原本是常州市一家五星级酒店中层管理人员的戴梅芳也是带着为已经进入老年化的社会做点事,让自己有一个更好发展空间的心愿加入了“369”。她说,侨光苑照料中心开业3个多月来,面对几位“老小孩”,虽然有的还有点难缠,但在相处中,他们改变了老人,老人也改变了他们,很有成就感。
戴梅芳介绍,“前些日子在我们这里,有一位姓孙的先生,治疗糖尿病出院后,因为老伴要照顾小外孙忙不过来,家人就送他来我们这里了。刚来的时候,孙先生因为吃不到梅菜扣肉,经常朝我们拍桌子。他还有顽固性便秘,一便秘就烦躁、焦虑、发脾气。后来,我们安排社工来跟他沟通。我们的社工是个小伙子,一脸灿烂的笑容,老人很喜欢,所以也比较听他的话;我们还让总部中央厨房的大厨来跟老人商量菜谱,用元真糖给他做梅菜扣肉;教他用微信,建了一个侨光苑互动微信群。他学会用微信后,每天和小外孙视频,很开心。一阶段下来,孙先生经过运动和膳食调理,尤其是他的顽固性便秘好转后,不仅不再发脾气,而且喜欢上这里,喜欢我们了。”
看着这里的老人,从病弱到健康,从倔强到温和的变化,戴梅芳和汪林燕她们都特别开心。她们目前的收入都不比原来多,但她们都觉得,现在的工作特别有意义。她们说:“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年人过上有尊严的晚年,也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去关注和关心老年人。”
戴梅芳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理念已经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除了80后,现在还有90后加入了团队。
据悉,定位中高端养老机构的“369”,引进了荷兰博组客的照护理念,收费标准不同于只有自理和失能两个标准的一般养老机构,而是详细评估入住人员的身体状况,分自理、半自理、失能、半失能等多个标准,入住费用在每个月3000元-5000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