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整合养老服务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辽宁省民政局2016-12-05 00:00:00 分享      

      原标题:辽宁省:跨界与整合:我国养老服务业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预计将达到2.6亿,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将在2020年突破4600万,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严重,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养老需求也正趋于个性化与多样化,老年人由传统的家庭照料逐步转向社会化管理服务。

       2013年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多项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推进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的政策文件,加快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国家的重要举措。我国养老服务业与人才培养问题在“十三五”期间需要新的思考与规划。

      养老服务业市场空间大

      养老服务业包括老年医疗保健业、老年生活用品业、老年(家政)服务业等其他特殊产业。由此可见,养老服务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是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产业群。尽管近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向老年人“暗送秋波”,但始终处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不外乎认识存在缺陷,并且政策法规不完善。

      全国养老服务的需求是5000亿元,现在提供的不到1000亿元,市场空间非常大,从老年人人口数量、消费能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以及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上看,养老服务业获得巨大发展的机会已然到来。

      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养老机构为例,调查发现养老护理员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同时,之所以选择该职业,48.4%的养老护理员是因为目前暂时没有更好的工作。这种观念极大地影响了专业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部分院校也反映,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时困难很多,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报考,甚至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受到家人干涉,不得不选择其他行业就业。

      教育体制机制不畅。我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形式之间壁垒严重、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专业设置的缺陷导致高素质、研究型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陷入困境。目前除了中、高等职业学校外,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均未设有专门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层次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基地更是稀缺,严重制约了高层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支持政策出台具有滞后性。我国人口老龄化历史较短,养老服务相关支持政策出台时间也相对较晚。虽然2000年以后,民政部、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等养老服务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养老服务配套支持政策、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等,但是这些政策多为零散的,缺少体系性的顶层设计。

      加快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跨界:养老服务业需要教育的支持与推动。庞大的养老群体的需求催促着养老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则需要教育的支持与推动,尤其是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而言,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养老服务教育的发展程度。

      整合:养老服务业需要人才培养的规划与支撑。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理念,即从业人员培训是基础、专业教育是核心、提高质量是关键。

      大力发展人员在职培训。第一,制定养老服务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建立一批高质量的培训机构。第二,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第三,积极发展养老专业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专业教育。第一,以养老服务为核心技能,围绕养老产业链,构建涵盖老年服务与管理、护理、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养老服务专业群。在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专业师资、实习实训等方面实现专业群的共享,提升专业整体建设水平。第二,加快发展高层次养老专业人才学历教育,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专业体系,建成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齐全、相互衔接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硕士教育,适当增加全国社会工作、护理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支持研究型大学在社会学、老年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博士招生专业下面增设养老研究方向,优先招收养老机构和学校养老专业教师,为养老机构和养老院校等培养和输送业务骨干和高层次教学科研人员。第三,实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倍增计划。

       提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一,遴选40所院校创建全国养老服务专业示范点。第二,实施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和高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遴选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第三,遴选养老服务专业国家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第四,加强养老服务专业教材建设。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及教学资源建设。第六,推行标准对接、体系衔接、“双证”对接。第七,广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扶持。第一,实施社会养老事业志愿服务计划。第二,开发岗位,提高待遇,出台养老服务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激励政策。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