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价值观
顾名思义,老年价值观就是评价老年人的根本观点、基本看法,或者是对老年价值所作的一种判断,即怎么看待或评价老年人的人生与社会问题,是有意义还是没意义,是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是好还是坏,是可行还是不可行。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然而,对于“老年是问题群体嘛?”这个问题的绝大多数答案不言而喻。
陈雯、江立华也曾指出,当前老龄化现象研究中存在以“问题”为主的研究倾向,即为了让社会更多地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以此推动社会福利、医疗保障和养老制度的发展,研究老龄化的学者往往专注于老龄化所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的探讨。其结果是,不仅催生了社会媒体对老龄化的负面表达,更引起人们对老龄化现象的恐惧,给老年人的形象蒙上了一层消极的色彩。
为了防止“问题化”倾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积极挖掘老年人与老龄化在社会当中的积极作用和价值。
而强调老年人价值的思路,从正面推动社会对老年群体的认识和需求,不仅能够促进老年福利持续有序的发展,而且可以避免“歧视”所带来的内卷化问题。陈雯、江立华指出,对老年人价值的强调,不仅能够引领公众从积极的一面去思考老年人,更可以在价值明确的基础上寻找到老年人在社会当中应有的位置,以及在社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比如强调老年人在家务劳动、志愿者活动、社区参与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在这些方面老年人相对于其他年龄群体所具有的特殊的生产性角色和社会价值。
具体地说:
其一,从市场层面,以劳动时间为核心讨论老年人生产劳动与宏观就业状况、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职业领域对老年人延迟退休的接纳程度。
其二,从家庭层面,以生活照顾时间为核心讨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生活需求与老年人生产性参与的可行性。
其三,从社会层面,以社会活动时间为核心,讨论老年人生产劳动对老年人社会参与行为的影响。
通过挖掘老年人的生产性角色和价值,进而在合理的社会结构当中,为他们有机地构建出基于平等角色的福利资源,这才是预防老年福利内卷化的最佳解决之道。
目前,尽管有许多研究已经开始关注“积极老龄化”“成功老龄化”等议题,然而,对老年人积极面的讨论依然不足,国内有关老年或老人的研究,大致仍然依循“问题导向”或“病理导向”的思维模式,更多地依然延续着对老年人问题的关注,缺乏对老年人价值的关注。
因此,未来对于老龄化现象的研究,我们既要重视“问题”,更要重视对老年人口价值的挖掘。陈雯、江立华认为,在未来的老年或老龄研究中,应当适当地偏重于“价值”分析,适当地加强对老年人在实际生活中所具有的价值的关注,通过挖掘老年人在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特殊的生产性价值、社会参与价值和文化影响价值,以平衡过往老龄研究中“问题化”所造成的意外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文化特色,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学,实现老龄化研究的本土化转型,从而重建社会对老年人口的价值化理解。
参考文献:
1. 张仙桥,李德滨著.中国老年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7-18.
2. 陈雯,江立华.老龄化研究的“问题化”与老人福利内卷化[J].探索与争鸣,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