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银发浪潮”快速袭来,让许多人都措手不及,此时养老机构正向广大社会老人开放。当年的一则消息报道,北京市一家福利院的1100个床位,仅仅几个月内,已有1万余名申请人排队等候。床位供不应求,养老机构被炒得异常“火爆”。如今,老龄化越来越严峻,当时的“一床难求”是否成为养老市场的苗头,让养老机构竞走 “空前盛世”?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据最新的《扬子晚报》一项调查:截止到2015年底,南京市超过250家养老机构床位数达5万张,而全市入住老人不足1.9万人,占老人总数1.4%。不仅南京,另外,一份四川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29万张养老机构床位,常年使用的仅1.39万张,闲置率达40%左右。据统计,东莞市发放了养老许可证的养老机构共有床位5000张左右,但目前全市养老机构的床位空置率仍达近40%,而这三年前,全市31个镇(街)养老机构的床位入住率不到50%……如今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养老院床位平均空置率超过40%。不少地区的养老机构都出现了床位空置的现象,成为发展中的“一堵墙”。那么,其原因究竟为何?
一、不是不愿住,而是 “住不起”
结合所统计出来的全国平均企业退休金2061元这个数字来看,一般养老院月均收费着实昂贵,大大的超出了大部分老年人的负担范围,适合自己的养老院,不是特贵特豪华,就是要靠关系,一般这个时期的老人所生子女又恰恰是处于“计划生育”与“二胎政策”的夹缝里,4个老人、2个小孩,这对于子女所承担的经济非常大,所以很难有更多的钱来支配这些。因此,这种供需情况之下,养老机构亏损、空置等不可避免。
二、居家养老应运而生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各地各政府及社会开始对养老福利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由此,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居家养老服务,在家庭为核心的基础上,协同社区及专业化共服务,着实为老年人解决了一些日常生活困难。居家养老就是亲情养老,满足老年人对“家”的需要,老年人可以借助互联网及智能居家系统进行活动,子女也可以随时掌握到父母的健康状况。而在养老院,自由度不高,老年人缺少“家”的温情,特别是对孤寡老人或丧偶等情况的老年人来说,难以保证老年人的安全状况和健康状况。
三、9成养老机构不接收失能老人
据新华社报道,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测算,4年后也就是2020年,我国的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900万。然而,一名记者报道在最近走访的济南市多家养老机构里,9成养老机构不接收失能老人,因为“实在看不住,老人患有精神疾病”,养老院负责人“万般委屈”。对于不能自理的老人来说,许多养老机构纷纷表示:要么你自己累,要么交的贵。在对待失能老人方面,有养老专家提议:要大力发展公办和民办相结合的养老方式,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和机制。
四、养老业短板:护理人员缺口大
今年1月份,国家老龄研究对于老年护理问题主要提了两个要点:一是暂时性,也就是一年最多带薪护理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二是确实没有人可以照顾。作为一名护理人员,不仅要懂生活护理方面的技能,还要懂得医疗康复方面的技能,而且照顾失能老人也需要护工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也避免不了为他们端屎端尿、擦身洗背,视他们如亲人,这些劳动强度大和脏累的活,使得护工们往往身心疲惫。据调查,通常一个护理员的月薪基本上在2000元左右,在偏远的地区甚至有的更低,因此,有些护理人员刚来了没几天就不愿意再干了。据财经报道的统计,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缺失已达数百万,这么庞大的数字,换句话来说,这也成了不少养老机构不敢接收失能老人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总之,要把养老机构里面的老人变成社区的居民,而不是单纯地建一个“老年城堡”。因此,养老机构还需结合当下养老市场的各种环环相扣的原因,“破墙”而出,走成一条适应当下老人幸福生活的转型发展道路出来。
(本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及他人任何法律依据及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