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本报刊发了《走进小朱书店,爱书老人“点单”》的报道,作为此前相关情况的后续报道,文中预告了一场该书店组织的大型赠书活动。上周五,这场活动于塘桥社区文化中心和地铁蓝村路站举行。近千名市民前来选书,实际送出的图书多达6000余本。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各取所需 每种图书都有知音人
12月9日当天,“我爱旧,都来救,小朱书店万册书刊免费送”活动如期举行。活动刚开始不久,在申通集团工作的陈均亮就前来挑了9本与工作业务有关的专业书籍,“这本1981年版的《日本电工讲座》很不错,现在就算花200元也买不到。还有这本上世纪80年代的电器维修工具书,仍然很实用,而且它只出过这一版,印数也只有千本而已。很多读书人是文科背景,他们可能会觉得这类书的读者圈子较窄,但对我来说,它们却是至宝。”
在活动现场的3个摊位前,和陈均亮有着类似想法的读者还有很多。当天中午,家住周浦的贾老伯在坐了一个半小时公交后赶到这里,为的是寻找粤语发音读本,耐心寻找一番后,他捧起了早已绝版的《广州话·普通话300句》。
这场活动不仅满足了很多市民的特殊阅读需求,也使不少经济能力有限的爱书人得到满足。一位在浦东经营食品摊位的外地女青年欣喜地表示,她的儿子这下能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童书了。
眼见此情此景,一旁的店主朱凤涛说道:“能让这些旧书被新读者‘救走’,尤其是其中不少‘冷门’旧书,那这场活动的初衷也就实现了。”
传递理念 唤起更多人的“爱旧”意识
令朱凤涛感到更加欣慰的是,这场活动所提倡的理念得到了很多市民的支持。当天上午八点左右,来自塘桥社区志愿者协会、隐士村古典音乐公益读书沙龙和尊贤集团等机构的20多位志愿者到场帮忙策划活动和布置摊位。他们随后还在现场负责选书登记等相关事宜。70岁的南城居委读书小组成员张敬国也是其中一位,这位买了好几年旧书的老人笑言,他今天只为帮别人挑书。
支持这项活动的中青年人也不在少数。在参加活动前后,他们中有很多人将相关的活动信息和自己挑中的书发至微信朋友圈。在陆家嘴金融广场工作的IT工程师朱小姐说道:“我带了7位同事过来一起挑书,还在微信上呼吁好友们不要将旧书卖给废品回收站。今天过来一看,我们‘80后’曾经看过的言情小说赫然在列,令人感动。让旧书继续散发书香,也应该成为我们年轻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