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居委会听课 即时向老师提问
上海老年报2016-12-14 00:00:00 分享      

      眼下,网络直播非常流行,上海的部分社区(老年)学校已经开始尝试直播课程。社区老人不用跑去社区(老年)学校,也不用交学费,就可以在就近的居委会或是任意一个可以上网的地方实时听讲。记者采访发现,尽管这样的学习形式受到老年人的欢迎,但若要产生良好的效果,还有不少环节要打通。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在“移动教室”听热门课程


  星期五上午,记者来到浦东新区洋泾街道海防居委会学习点,教室投影仪上正在播放洋泾社区(老年)学校王晓龙老师的《旅游文化知识》课程。不过,居民们看到的并非事先录制好的课程录像,而是王晓龙老师在洋泾社区(老年)学校上课的实时画面。


  这学期,洋泾社区(老年)学校共开设了64门课程,其中《女性生活礼仪》等6门受到学员欢迎、适宜直播教学的课程可以通过“洋泾学习港”这个网络平台在线直播观看。目前,不止海防居委会一处,洋泾街道辖区内的38个居委会“移动教室”都可以实现直播。居民也可以在自己家中或是子女家中任意一个有上网设备和网络的地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听课。洋泾社区(老年)学校副校长顾建华表示,希望以此缓解热门课程一座难求的情况,为学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受学员欢迎,但知晓度还不高


  “这是第几节课啦?”“老师讲话声音能再大点儿吗 ?”“还有没有其他课程可以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学员是第一次接触直播课程,他们对这样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断向在场的海防居委文教干部韩晓赟提问。但是,也有学员对网络直播不够了解。


  同时,对于这个新生事物,也存在社区老人知晓度不高等问题。忙于志愿服务的严阿姨没有时间去学校听课,想就近充电,却不知道居委会何时开课。因母亲病重、孙子出生而两次中断学习的戴阿姨,也不知道原来还可以在家里学习 。甚至有的任课老师自己也不知道讲课时正在直播。


  此外,记者了解到,居委会的这个学习场地并非专用教室,诸如选举投票、志愿者培训等各类活动都要用到这一场地 ,无法为直播课程留出足够的使用时间。老年人对6门课程的兴趣不一,如果开课占用了场地却没有人来听则又会造成浪费 。课程还涉及到连续性的问题,组织和管理学员的难度也很大。


  循序渐进,让课堂更有现场感


  记者从市教委终身教育处了解到,目前直播课程仅在洋泾街道和漕河泾街道两所社区(老年)学校试点,因对设备、网络、场地、资金、人员等要求高,暂时还无法在全市推广。那么,直播课程还能否助力老年人学习?


  顾建华坦言,要使试点达到预期,仍有很多环节需要打通。目前看来居委会的办学规模仍有一定限制,社区居民的知晓度也不足,今后还将加强宣传、沟通协调,调整直播课程内容。漕河泾社区(老年)学校则采取先固定在隔周周五下午直播讲座 ,今后再逐步扩大至常规课程的方法。此外,直播课程与录播课程最大的区别还在于能否互动 。目前两所学校的硬件设施都已达到要求,待配备专人操作之后 ,学员即使在课堂之外也可以与老师交流,让学员更有现场感。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