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养老网盘点2016年北京市重大养老新闻,希望能为热爱或者执着于养老行业的人士尽一点绵薄之力,也希望对我们的不足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一、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医养结合分会在京成立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6年2月26日,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医养结合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医养结合成为我国新的发展战略之一。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医养结合分会将充分发挥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在“医养结合”事业中发挥特有的优势和作用,把握历史机遇,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打造“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二、北京市考高级养老护理员 政府补贴800元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6年4月19日,记者从北京市总工会了解到,从2013年本市推出“在职职工职业发展助推计划”以来,截至目前已有327个职业工种被纳入资助范围。
在今年的申报中,资助门槛下调,以往只限高级技师、技师申报的,首次出现了高级工的身影,包括汽车维修电工、劳动保障协理员、养老护理员等3类,这3类高级工可获得800元的政府补贴。据悉,截至目前,本市助推资金已达956万元,涉及6414人。
三、北京市困难家庭住养老院最高补助1200元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6年6月14日《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社会福利机构补助实施办法》正式出台。根据《办法》,北京市困难家庭入住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每月可享有400-1200元不等的补助。
据了解,补助人群共分为四类。第一类为低保或低收入家庭中年满60周岁的孤寡、失能老年人;第二类为年满80周岁的高龄老年人;第三类为享受民政部门城市重残人员生活补助的残疾人;第四类为入住属地养老机构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或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含其重残的独生子女)。
四、首个失能护理互助险在北京市海淀落地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如何完善养老保障机制、如何有效解决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确保老有所养,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关键问题。北京市首先在海淀试点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投保后经过专业机构评估达到中轻度、中度、重度失能的老人,可以分别享受900元/月、1400元/月、1900元/月的护理服务。
2016年7月6日,《海淀区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试点办法》发布,指出:具有海淀区城乡户籍年满18周岁以上的居民及在海淀行政区域内各类合法社会组织工作的具有本市户籍的人员,均可参加长期护理互助保险。据悉,首个失能护理保险产品来自人保寿险,由于国内长期护理保险上尚无先例,未来,海淀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将为北京以及全国长期护理保险提供更多经验和依据。
五、北京市全国首家失独养老院投入运营 10位老人入住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6年8月8日至8月14日,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公布了首批入住市第五社会福利院的老年人名单。根据公示,10位老人中最大年纪的81岁,最小的71岁,其中有3对是老夫妻。这10位老人的情况所在街道办事处都很了解,也积极给予特别关照。其中81岁的王金娥老人年龄最大,其所在的牛街街道就表示,老人正居住在广内养老院。
公示通过后,将由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向老人下达入住通知书。按照计划,“五福”作为北京乃至全国首家“失独养老院”本月投入运营。“五福”为失独老人专门开设了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活动场所,专业社工会定期为老人们开展专业心理服务。
六、北京民政“十三五”规划:养老被列为七大任务之首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6年8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民政局联合举办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展望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首都民政事业发展目标是“四个率先”,即率先形成高效顺畅的民政体制机制,率先构建普惠均等的民生保障格局,率先实现民政社会治理现代化,率先建成首都特色的法治民政。规划中还列出民政事业主要完成的七大任务,其中,被列为首项的是构建首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规划》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加快建设包括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驿站在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职业化,全面应用“北京通-养老助残卡”,让全市老年人有更多获得感。
七、北京市四区(东城、朝阳、海淀、丰台)试点居家养老上门医疗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6年9月20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执法检查专题座谈会。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耿玉田介绍,北京市在解决上门开展医疗服务与现行法律法规的矛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解决居家上门开展医疗服务现行法律法规矛盾问题。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复,明确医疗机构以家庭病床、巡诊等方式开展的医疗服务,属于合法执业行为。
据耿玉田介绍,目前已确定在东城、朝阳、海淀、丰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家老人上门服务的试点工作,并制定试点方案,积极引导居家老年人与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签约,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重病、失能、部分失能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人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居家康复护理等服务。
八、北京市十类养老服务辐射社区可获补贴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6年10月19日,北京市民政局、财政局、老龄办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养老机构辐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本市将通过一次性项目补助方式,重点开展短期照料等十项辐射服务,鼓励全市养老机构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此次的通知要求,各区要把养老机构尤其是养老照料中心建成区域综合性养老服务平台,指导其以合营、承包、协作等方式整合区域内养老服务设施、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团队共同组成居家养老服务联合体,采用分散或集成如流动服务车的方式为辖区老人提供专业的上门服务。
九、北京市养老助残卡可获多项居家养老服务优惠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6年10月28日,北京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7部门联合印发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进行了详细解读。新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可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政策性优惠,包括在居家养老服务单位购买指定产品或服务,享受部分折扣、免费送货等优惠。
据介绍,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具有养老服务补贴额度账户、金融借记账户、电子现金账户、市政交通一卡通应用等多种功能。
十、北京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启动 “医护到家”APP推出护士上门服务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6年11月3日,作为全国首家列入互联网医养服务的试点单位,第一视频旗下的医护到家发布“北京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医护到家”APP上推出医养服务、护士上门服务、护工护理服务。据了解,上门服务的护士来自该平台创办的首个护士集团,目前认证护士已超过1.8万人,护士上门服务范围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等全国215个城市,有需求的人士可直接在该APP选择相应栏目,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护理套餐,预约相关服务。
十一、北京首推120套老年人公租房 配备紧急呼叫按钮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6年11月14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持有运营的20个公租房项目近日启动意向登记,截止到13日上午11点,已经有7000户家庭通过网络进行意向登记。其中,首次推出的老年公租房和青年公租房预计在明年6月底入住。
老年公租房的灯具开关、马桶位置都根据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和身体特点进行了调整,安装了扶手,并特别配备了紧急呼叫按钮。按钮与小区的中控室相连,一旦老人在家中无人的情况下发生紧急情况,只要按下紧急呼叫按钮就可以通知到物业工作人员。
十二、北京市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居家养老医疗将纳入医保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6年11月21日,《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意见》发布,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根据《实施意见》,北京市将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根据实施意见,北京市将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培育针对失能老年人的照护服务体系,建立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老年人能力评估和照护服务补贴制度。以海淀区、石景山区为试点,探索开展多种模式的长期照护保险,并适时推广。
十三、北京市人大把脉居家养老开5剂“药方”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继北京市丰台区7个社区医院试点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社区医生上门服务试点将扩至城六区。
2016年11月24日下午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上,副市长王宁就该《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落实情况和制度建设作报告。王宁坦言,北京居家养老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还比较薄弱,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同时,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还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与此同时,通过为期5个月的问诊、把脉,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再为本市居家养老工作开出5剂“药方”。
十四、北京市将建1000个以上养老服务驿站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6年11月24日,在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中,北京市副市长王宁作了“贯彻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议案办理工作的报告,北京市今年为居家养老投入专项资金8亿多元,计划年底前完成全市失能老人筛查,截至10月北京市规划建设的208个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已经实际运营142家,北京市人大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居家上门医疗服务时间表。今后五年北京市将建1000个养老驿站。
十五、北京市明年试点护理险 养老金涨至3573元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6年12月12日,北京市人社局称将建立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将于明年在石景山区启动试点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形成符合本市实际的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并逐步在全市推开。
此外,针对老年人群体本市持续提高养老保险待遇。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从三年前的月均2773元提高到目前的3573元,月均提高了8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部分也由月均390元提高到510元,年均增幅9.35%。这些使得老年群体的养老待遇得到了更充分的保障。北京市构建了方便群众就医的医保定点网络,使得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可报销2个月的长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