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运用创造力去关爱老年亲属
亲人用心亲手造 创新之作更关情
上海老年报 作者:程峰   2016-12-23 00:00:00 分享      

      第三届创新为老服务大赛落下帷幕,多项为家中老人设计的产品获奖


  给长辈制作智能服务机器人、给失能老伴打造新床……由第一财经广播和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等机构举办的第三届创新为老服务大赛近日"收官"。荣获一等奖的是年仅17岁的女高中生杨云迪。与此同时,进入二十强的项目中也出现了老人家属。对此,专家建议更多人运用创造力去关爱老年亲属。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一等奖得主 为外公设计的用药体检仪


  面对一个外观可爱呆萌的盒体机器人,天津南开中学高二学生杨云迪的外公喊了声:"你好!"机器人立即播放起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


  老人随后伸手抚摸了一下机器人的头部,只见它头部右侧的小灯泡立即闪烁起来。互动一番后,老人很是愉悦,他随即对着机器人的脸部说出了一种药物名称,一粒储藏在机器人体内管道的药丸便滚落至药盘中。但老人忘记服用另一种药,这时,机器人赶紧发出提醒声。


  老人随后说了声"体检",并把手放到它头上,不料被检测出身体发烧。此时,它通过蓝牙将"老人已发烧至38度"的短消息发送至小辈的手机。


  这个名为"PuluCare小方智能药盒"的机器人于今年8月试制成功,并在网上得到一万多票的人气支持。


  "我外公是位糖尿病患者。他每天吃药如同吃饭。每天早中晚各吃哪些药,以及餐前餐后的用药规则都要牢牢记住。但我父母白天要上班,我要上学,有时候家里没人照顾外公,他经常因错误或忘记服药而导致身体不适",杨云迪表示,其设计思路源于自己对外公生活方式的长期观察,这促使她设计针对性的智能产品。


  为此,她于今年暑假期间来沪参加科创营学习,由此掌握了产品设计所需的C语言编程、APP开发技术软件等知识技能,并和一位初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


  她用激光切割机制作了木质机器人外壳,将温度、脉搏传感器和语音识别模块添加进去,时下较为流行的APP数据分析绘图功能也被应用到这款机器人中,这使老人的小辈能借助手机远程监控老人的身体状况。


  二十强入围者 初衷是想把老伴照顾好


  无独有偶,一款名为"Ys失能人群排污床"的产品从百余海选项目中脱颖而出后入围二十强。这款产品由一位铜川水泥厂的七旬退休工人为卧床不起且大小便失禁的失能老人而设计。这位老人在普通木板床下方加装排污口,该排污口的槽口正对患者肛门口,大小为5厘米宽和10厘米长,通过两条通道将患者的大小便自动引流至此。


  "Ys失能人群排污床"发明者表示,长期卧床的老伴给全家带来沉重的照料负担,如何既能合理减负,又能把老伴照料好,是其设计初衷,他还将继续思考如何改善排污舒适度。


  深度思考 爱的创造力不可限量


  如今,"Ys失能人群排污床"已获专利,杨云迪也正在申请专利。他们想让这些成本较低的产品走向市场,惠及更多有着同样需求的家庭。


  "这说明在创新为老服务上,未必只有专业机构能出力",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张钟汝表示,不少老年人家属拥有一定的创造力,他们能设计出简易的创新为老服务产品,这一现象提醒更多人应当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去关爱老人。她还表示,比发挥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业余发明者在与老人的沟通交流时远比一般人更"走心",他们对老人需求的观察也更加细致,这值得很多家属深思。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