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点滴 进城过年(散文)
养老信息网2016-12-27 00:00:00 分享      

      张叔的儿子明生,是县里有名的企业家,在县城开着铝合金厂,家住新盖的楼房,生活条件优越。过去过年,儿子全家回老家陪父母,今年乔迁新居,儿子过了小年,便把老人接了过来,在城里一快过年。老人接触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新楼、新单元、新房间、新卧室、新卫生间,乍从山里农村来,事事觉得新奇,甚至有些不适应,就像《红楼梦》里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满眼生花,惊奇不已,还有些儿别扭,又觉得好奇。不过,这是儿子对老俩的孝敬,也就啥也不说,服服帖帖的享受一番新生活。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进城之后,明生为二老尽孝心,可说全力以赴。他先安排二老在卫生间,洗了个热水澡。二叔走进洗澡间,像在一个白瓷盒盒里,没发现什么浴盆,只见头顶上有一个银色葫芦头,儿子告诉他,这是喷头,洗澡叫淋浴,说来也怪,把开关拧开,就哗哗的下起雨来,人在雨中可尽情的洗身上。他开始不适应这情景,学会运用之后,就十分自如了。他先把那满是尘土的“刺猬头”,浇上洗发液,搓洗一阵子,把头发洗净了,儿子就帮他搓背,那黑的冒油的脊梁,有的地方尘灰铜钱厚,儿子给它一遍遍的搓,一会洗的干干净净了。自己又搓胸、搓腿、洗脚,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身上洗了一遍,洗去了留在身上大半年的污垢,洗去了在讲卫生上的不良习惯,洗去了一直消失不了汗臭味道,洗去了一个老农的风貌,和洗前相比换了一个人,也可说恢复了青春。他说:“来这里洗澡真好啊,在老家从来没洗过这么痛快!”他洗完之后,儿媳又给张婶如此,洗了个一身洁美,老俩霎时间都年轻了十岁之多。


      洗澡过后,儿子领着二老去了大型服装超市,给他们买新衣。二老看了各种款式的服装,标价都很贵,二婶说:“算了吧,衣裳还能穿,不买新的了吧!”儿子和媳妇不答应,给张叔买了皮大衣、保暖棉裤,还买了一双皮棉鞋,给二婶买的更高档,羽绒袄和裤,花棉鞋和花围巾,二老穿上都变了新样,从后影里看不像老人了,倒像穿戴整齐的中年人。买上服装,接着又进了理发店,给王叔理了个小平头,给王婶锔锔油,她怎么也不答应,但也理得整整齐齐,显得年轻了许多。为了改变二老在乡村养成的不良习惯,还给他们买了牙刷、牙膏、新毛巾、肥皂、香皂,搓脸的油脂类,把他们变得不像庄户人了,倒像穿戴整齐的工厂职工。二叔看看自己穿戴,对儿子说:“穿得这么洋气,浑身没土味了,回家时老少爷们还不笑死!”明生夫妇一声不吭,却在抿着嘴儿笑。


      在城里过年,同乡村究竟不一样。许多大超市、小商店、宾馆、饭店,为节日多赚钱,都不放假而照常营业,故过年不用像在农村,办下许多年货,吃的喝的到时现买就可以了。除夕的晚上,儿子早在宾馆定好了“年夜饭”,黄昏时分儿子开车拉着,抽袋烟工夫就到了宾馆,进了酒席房间,让二老在儿子两边主宾位上坐下,儿媳和孩子们围坐着,年夜酒席就开始了,儿子说:“首先祝二老新年快乐,健康长寿!”他们从来没有赴过规格这么高的宴席,吃的山珍海味,甭说吃过,见都没见回。二老对海参、鲍鱼、鱿鱼等海鲜,由于没见过,不敢动筷,儿子儿媳边夹给他们边告诉,弄得二老有点儿别扭,并一个劲地说:“千万别多花钱,我们吃惯了庄户饭,别浪费了!”他们过去常年在农村,只是听说在城里的富人家,过着花天酒的日子,这回算亲眼见到了。觉得一个普通农民,也享受到这样的生活,太幸运和满足了。

      我听说,张叔和张婶被儿子接到城里过年的故事,很受感动,觉得这样的时尚风气,应该发扬和提倡,便为此写下一段顺口溜:“今日过年来城里,安排宾馆吃年餐/儿子孝敬风气好,老人心里比蜜甜”。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