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老年协会承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福建日报2016-12-27 00:00:00 分享      
      今年8月初,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连续下发两个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发展的通知,提出至2020年时,每个社区对接1个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90%以上城镇社区建立符合标准的养老服务设施,60%以上农村社区建有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福建农村社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已有较好的社会组织基础,这就是福建乡村老年协会普及率高,互助活动开展正常,如果依托农村老年协会组织,短短四年内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太难,但关键是要推动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以承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果依托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将会带来服务收费高,很多农村社区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可以承受其所谓专业服务。

      乡村老年协会是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老年社会组织,具有明显的公益性、服务性,多年来,在基层老龄事业、社区公益事业和社区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鉴于此,国家老龄委与民政部多次专门下文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城乡社区老年协会发展。2006年全国老龄办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中,特强调要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以协会为依托来推动基层老年工作的落实。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意见》,显示全国老龄办对于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2015年全国老龄办、民政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老年协会建设的通知》,要求深化城乡社区老年协会建设工作,提出争取把老年协会建设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以加大对老年协会的资金扶持;制定老年协会骨干培训计划,安排专项培训经费,用三到五年时间完成对老年协会骨干的业务培训,以推进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所谓规范化建设,福建省老龄委在《关于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2014年)中认为,就是要做到“五有”:有组织,有制度,有场所,有经费,有活动。福建乡村老年协会都有自己的活动中心,稍加改造,就可以成为日间照料中心与居家养老服务站;它们的日常活动也主要以助老服务为中心展开,如果能提供助餐服务,则居家养老服务则基本完备。因此,如果乡村老年协会能做到“五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需求都能解决。

      在经济较发达的泉州地区,有些乡村老年协会也能提供助餐服务,在村委会与乡贤支持下,创办了老年食堂,以此带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全面开展。前来老年食堂吃饭的老人基本是空巢老人、“五保户”老人,他们多独自一人生活,比较需要“抱团”生活。由乡村老年协会创办的老年食堂带有明显的福利特征,一般每月象征性收取100元费用,特殊困难老人还可以免费。有些乡村办起面向五保老人的幸福院,提供集中居住场所,以便原来分散居住的老人们之间彼此有照应。但住幸福院的老人通常自己仍单独做饭,独立生活。幸福院的日常管理则由村老年协会代为管理。省财政对于乡村幸福院建设也有资助,农村乡镇要利用好这项福利政策,积极升级改造乡村老年协会活动场所。

      福建乡村老年协会比较活跃,与乡村拥有传统宗祠文化与村庙文化有关系,老年协会负责人通常也是祠堂与村庙管委会的负责人,因此,他们在乡村社区中拥有较高的权威,资源动员能力相对较强。由乡村老年协会承办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服务人员主要是社区老年人,具有明显的社区互助养老的特征,运行成本低,服务质量较高等,能解决很多社区外社会组织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向所在社区居民募集资金,用于老年食堂运营;征招社区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子女不孝顺老人,老年协会可以进行干预;老人生病住院,还派人看望;老人去世,帮助料理丧事等。限于资金问题,许多乡村老年协会无法提供老年食堂服务项目,但其他居家养老基本服务都能提供。目前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专业社会组织承接,有提供中餐服务,但价格多定位在15-20元之间,普通老人难以承受。如果在乡村地区也交给专业社会组织运营,很多老人更是无法承受。对于农村老人而言,提供三餐服务并不重要,他们需要的是子女孝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而这些需求,乡村老年协会都能协助提供。


      据福建省老龄办2014年度报告,目前福建乡村老年协会“建会率”在90%以上,但规范化的老年协会只占35%左右。如何推进乡村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以承接居家养老服务?2014年,笔者领办的社工机构承接民政部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时,我们设计的工作思路就是与乡政府老龄办合作,建立健全乡村老年协会组织,通过培训、参观考察、表彰等方式,加强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从而带动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帮扶活动的全面展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成效。如果地方政府要引导老年协会承接居家养老服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培训、场所支持、经济资助与表彰先进等方式进行引导。培训就是对乡村老年协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可由县市区老龄办与民政局来组织,培训对象主要是老年协会会长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内容就是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等。基层政府与村委会要提供必要的场所与经费支持,场所支持也可以通过改造升级现有老年协会活动中心,使其服务设施更符合日间照料中心的基本标准;经费筹集可以通过政府资助、村集体支持、村乡贤赞助、老人及子女自掏一点等渠道来解决。表彰先进,地方政府要鼓励各地老年协会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并对那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较好的典型进行表彰奖励,以鼓动更多的乡村老年协会向先进典型看齐。

      总之,农村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因地制宜。山村要把五保户的幸福园建设放在首位,平原村需要着力推动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加强引导与经济支持,让乡村老年协会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从精神慰藉服务入手,有条件则可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如老年食堂。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