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股票能否涉及海外并购仍需观望
中国网2016-12-30 00:00:00 分享      

      中企海外并购:买家加快步伐 卖家晕并快乐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 步伐与日加快,但就实际操作经验而言,它们还只是蹒跚学步的小孩子。中投研究院一组数据显示,在中国前500强企业中,只有20%具有跨境并购经验,但却 贡献了三分之二的跨境并购交易额,以及三分之一跨境并购交易数量,且这些案例多数是国企所为。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此外,与西方及其他亚洲买家超85%的交割成功率相比,中国买家在宣布交易(签署收购协议)后的交割成功率尚不超过65%。中国买家在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后,不超过15%的交易能最终完成,这一比例明显低于西方及其他亚洲买家,个中缘由纷繁复杂。


  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准备“漂洋过海”的同时,海外的跨境并购审查也日益趋紧。继美国、澳洲加强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审查后,德国也开始加强境外审查。10月 末,德国联邦经济部确认,将进一步调查中资企业对德国照明企业欧司朗旗下灯具业务品牌朗德万斯的收购案。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今年A股上市公 司中有5起跨境并购交易终止。


  SPIGOT创始人Michael Levit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中国买家在跨境并购中总体是“痛并快乐着”,但国外卖家也是“晕并快乐着”,国外并购市场讲究的是安全性与确定性。在海外 并购市场上,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并购,投资者可直接看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上有多少现金,但在中国,很多A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并没有太多现金。所以在外方卖 家看来,他们会对收购资金是否能如期到账持怀疑态度。“因为都说自己的钱没问题,到底是不是真的没问题,这令外国卖家头疼。”


  “A股的并 购至少需要三年的业绩对赌,证监会虽对此未有明文规定,但中国投行都知道这是潜规则。但站在外方角度,它们并不习惯业绩承诺,甚至对此较抗拒,这也是一项 中西企业文化差异。”此外,外方卖家也并不清楚中国各种规定。“中国很多法律,外国卖家并不了解,证监会、商务部、发改委,这些词中方经常会不停地使用, 基本上搞几个回合外国卖家也晕掉了,他们不知道中方说的到底是事实还是借口,这也是老外很困惑的事情。”Michael Levit说道。


  值得关注的是,A股上市公司在海外并购中还会遇到一个问题,股票不能作为支付手段参与到交易中。目前仅有三个交易案例,允许A股上市公司用股票收购海外资 产,包括首旅酒店收购美国上市的如家酒店、航天科技收购卢森堡的Hiwinglux等,且都是国有企业。未来,民营企业的股票能否涉及海外并购交易仍需观望。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