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与慈善,一个也不能少
作者:本报记者 彭玥2017-01-10 00:00:00 分享      

  退休老人7年跑100场“半马”,爱跑马拉松的他希望把跑“半马”和做慈善一直坚持下去


      新年首日,沪上规模最大的迎新路跑赛事——“2017蒸蒸日上迎新四环跑”如约而至,万余名选手用跑步迎接2017年。近年来,马拉松长跑在国内日渐流行,在赛场上除了年轻人,也不乏老年人的身影。年过六旬的吴东旭就是其中有名的一位。


图片来源:百度 搜图


  坚持与突破


  2009年4月26日,人生首个“马拉松日”


  对于吴东旭来说,最初的长跑并不是为了达到“参赛”目标,而是源于1992年的一台手术。那年,43岁的吴东旭因患胃病接受了胃部切除手术,胃部被切除五分之四的吴东旭,在术后两年仍形容自己“像个小老头”。因工作关系结识了一位坚持长跑40年的“准老人”后,吴东旭震撼之余,产生了要开始跑步锻炼身体的念头。从那时起到2010年1月退休,除了个别特殊情况外,吴东旭将“晨跑”坚持了15年,“对我来说,早上不跑步是要有理由的,出门跑步锻炼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吴东旭笑称。


  退休前的一年,对吴东旭来说,记忆尤为深刻。因为那年,他第一次参加了马拉松赛的半程项目。认了一位“马拉松师傅”、设计了马拉松训练计划、坚持每天跑步、坚持每天记录跑步情况……在做好了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吴东旭在2009年4月26日迎来了他的第一个“马拉松日”。“我贴着2877号号码布,以2小时30分56秒完赛,在1.5万多名选手中位列1382名。”吴东旭如数家珍般说道,回家后,他特意将一张自己跑步时的照片放大成18寸挂在墙上。


  决心加恒心


  7年100场,“半马”成就“百马王子”


  2010年1月,正式退休的吴东旭也进入了参赛的密集期。“当年中国田联公布的12场赛事中,我参加了10场。”吴东旭说,积累了一定经验后,他对自己的锻炼基础和身体状况也有了底,也是在那一年,他参加了自己引以为傲的“西藏拉萨国际半程马拉松挑战赛”。“去长跑,还是去西藏跑。”这让吴东旭的家人和同事纷纷为他担忧。“为了不让我去拉萨参赛,儿子还把我的身份证‘扣押’了!”但做好了心理、身体双重准备的吴东旭仍然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提前一个礼拜从上海出发,经受了头涨、头痛的高原反应、找到了“自己万一不行,可以紧急联系”的熟人、看到了大多数参赛者半途退赛的“冷清”赛道、忍受着不敢发力的艰苦赛程,吴东旭以2小时53分完赛。现在回想起来,他轻松地说:“这场马拉松赛是我一生中值得骄傲的事情之一。”


  退休后的7年里,吴东旭“井喷”式地参加了106场马拉松赛事,完成“半马”100场,被跑友们戏称为“百马王子”。不仅坚持参赛,每一次参赛的行程安排、通知单、票据、纪念牌、参赛感受等,吴东旭都会一一记录和收藏,现在四大本参赛记录和近百块奖牌也是吴东旭的 “得意之作”。


  孤独却丰富


  赛道上的孤独奔跑者是生活中的爱心使者


  有人说:“马拉松是孤独的竞赛,是自己与自己的斗争。”这话在吴东旭那里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在跑步的22年里,无论是平日的路跑,还是百余次的参赛,他都是一个人,“跑步这件事很难找到同伴,我曾经试着让一位邻居跟我一起跑,可一年时间都没有让他养成习惯。现在,我的晨跑都是随心所欲,没有固定路线,甚至也不局限时间。”吴东旭告诉记者,平时自己跑,参赛时的他也是只跟着自己的节奏跑。


  与跑道上的孤独清冷不同,生活中的吴东旭却是个热心肠的“慈善人”。1999年,吴东旭第一次出资捐助了一位家庭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小姑娘。从最初的500元到2000元,再到考入大学的每年8000元,吴东旭也不记得自己到底捐了多少钱,只记得“小姑娘很优秀、人品也不错,2009年毕业就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几年前,吴东旭又给曾经插队的地方一次性捐资100万元用于帮助贫困生,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被吴东旭资助的小姑娘得知后也随着吴东旭一起每年出资2000元帮助那里的学生。“我也蛮欣慰的,这可能就是爱心的传承吧 !”吴东旭感慨道。


  现在的吴东旭仍然坚持一个人奔跑着:他计划从2017年到2025年,完成50场“半马”;76岁以后,还能出现在马拉松10公里项目的赛道上。同时,他还决定持续资助另几名贫困生上学,直到他们大学毕业。“一个人心中有了目标,人生就有了追求;人生有了追求,生活就变得充实;生活充实了,人生就丰富了。”这是吴东旭日记里的一句话。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