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照护评估
1进行前期识别
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情况、能力自理、患病情况、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前期识别,可使用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或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DepressionScale,GDS)进行评估,根据老年患者的个体情况不同给予 “因人而异” 的照护, 见表10 - 2 和表10 - 3。


2评估患者有无自杀倾向
预测自杀的危险性,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患者发生自杀行为。
(二)照护措施
抑郁症患者既有精神病性症状,又有多种躯体症状的表现。因此,照护措施既要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又要维持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
1维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抑郁症患者常常表现有胃肠等消化系统的症状,如食欲缺乏、不思饮食、便秘,甚至拒绝进食。照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做出具体判断,并制定相应对策。例如,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尽量提供患者满意的口味的饮食;陪伴患者用餐,增加患者就餐的安全感。对于自罪观念严重的患者,照护人员可采取组织患者集体就餐的形式,自选饭菜,一边规劝一边鼓励。对于上述措施无效者,可根据医嘱给予鼻饲饮食;静脉补液,以维持营养和电解质的平衡。对于便秘的患者,照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多活动,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情况允许可陪同患者进行户外活动,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的最常见表现,很多患者发生意外伤害事件也是晚间睡眠不好的时间发生,因此,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非常重要。照护人员尽可能帮助患者使作息时间规律,适量增加日间活动量,缩短午睡时间,晚上不要过早就寝。另外,睡前泡脚、听助眠音乐、入睡时减少噪音等也可起到辅助睡眠的目的。对于那些确实难以入睡的患者,可根据医嘱使用助眠药物。
3协助料理日常生活
抑郁症患者常常诉说自己疲乏无力,无心打理日常起居,甚至包括穿衣、梳洗、入厕等。照护人员应设法改善患者的消极状态,既不可完全包办代其打理一切,也不能置之不顾,要耐心劝说。对于老年抑郁患者,可视其体力与自理能力,部分替代帮助,对于患者的改善应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帮助患者建立自信。
4保证安全,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
抑郁症患者常存在情绪低落、悲观厌世、自责自罪的负面情绪,甚至采取自伤、自杀的行为,严重危及其自身生命安全。
(1)早期识别自杀危险因素。患者在自杀前,常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和行为表现,这些表现是患者将采取自杀行为前发出的信号,照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提高警惕。
(2)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需要采取自杀危机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① 妥善安置患者和危险品。 照护人员应谨慎地安排抑郁患者的居住环境, 在疾病急性期切勿让患者独住, 房间陈设要尽可能简单、 安全, 对各种危险品, 如绳子、 玻璃、 剪刀、 各类药品等, 特别是抗抑郁的药物要精心保管, 以免发生意外。
② 抑郁症患者通常会在夜间、 节假日、 周末或趁周围人员忙碌时采取自杀行为,也有患者在病情趋于好转时出现意外, 对此照护人员应给予高度的警惕。
③ 照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特别是急性期的患者, 应对于患者的言语、 行为、 去向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尽可能与患者多接触, 增加户外活动和以唤起患者注意和兴趣的活动, 缓解患者的悲观情绪, 但这些活动必须在照护人员的监控范围内进行。
5加强沟通,鼓励患者抒发内心感受
(1)严重抑郁症患者多表现为思维迟缓、联想困难,照护人员在接触此类患者时,可采取非语言性的行为,如静静陪伴、抚摸、眼神、手势或是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患者的关心。
(2)照护人员与患者沟通时,要有高度的同情心,放慢语速,理解患者的痛苦心境,保持稳定、温和与接受的态度。避免使用简单、生硬、粗鲁的话语,或是采取一副冷淡的表情和态度,尽量不要使用 “你不要……”、 “你不应该……” 等直接训斥性语言。 同时, 也不可过度认同患者的悲观感受, 如 “看你这样子真够痛苦的” “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子的话, 生活也是没有乐趣的” 等, 而应寻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 积极的话题和内容与患者交流, 鼓励引导患者回忆以往生活中的美好经历, 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抑郁症患者做出自杀选择时,反而会表现得很平静。此时医护人员应尽量避免和患者谈及有关自杀的问题,应加强与患者的接触与沟通,打消或动摇患者求死的意念。
6健康教育
帮助老年患者正确认识抑郁症,建立正面的自我认知,指导老年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与社会活动。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卫生宣教与指导,帮助家属在患者回归家庭后,能够知道如何照顾、帮助患者稳定病情。
教育患者及家属即使抑郁症状缓解,也不可随意停药、减药,停药以及加减药量应咨询精神科医生,千万不要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免加重病情。向患者和家属宣教抑郁症的预后较好,经过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康复,恢复往日笑容,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