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提质升级定制服务独具个性
申城多措并举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报 作者:吴汝琴2017-01-16 00:00:00 分享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是民生之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之重。目前,本市养老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正在形成,多方位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正在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支撑体系正在健全。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近在咫尺,专业服务原来不遥远


  近年来,上海积极探索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养老服务供给新模式。在中心城区推广的"长者照护之家"就是这样一种嵌入式的多功能小型化社区养老设施,它实现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融合,深受老年人和家属的欢迎。


  今年93岁的贾升家住乳山路200弄,不久前,老伴生病入院,愁坏了担心老人独居家中不安全的儿女们。恰在这时,位于乳山路130弄内的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开始了试运营。儿女为老爸预约了一个月的入住期,没想到原本对入住托养机构还颇有抵触情绪的贾老伯,仅仅在试住三天后,就"反悔"了:"这里好!一个月太短,我要住三个月!"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贾老伯"乐不思蜀"?据悉,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是浦东首家集24小时中短期住养、日间托养、居家服务、家庭援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嵌入式社区托养机构。在这里,轻、中度失能失智的老人能够接受生活照护、康复训练、康乐活动等各式服务,24小时入住的老人和白天入托的老人可以在一起锻炼、上课、做游戏,也可以享受不同的护理服务。现在,贾老伯每天都参加各种活动,他开心地说,"没想到养老机构开到家门口来了"。而今后,陆家嘴家园还会将专业服务配送至周边社区的老人家中,让更多老人能住进"家里面的养老院"。


  "小白"当家,医养结合可以很简单


  医疗需求是老年人最迫切的养老服务需求之一。目前,全市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积极吸引和利用社区力量参与,承担起对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以及居家老人的医疗服务支撑,实现社区内各类老年群体基本医疗服务的全覆盖。


  在徐汇区第三老年福利院,老年人都知道院里有个"小白医生"。其实,"小白"并不是医生, 而是一个机器人,负责协助徐汇区三福院和徐汇区中心医院开展对住养老人的远程医疗。


  两年前,徐汇三福院正式投入运营,作为一家公建民营的综合型养老机构,该院优先收住徐汇户籍的失能、失智和政府托底的困难老人,也因此,医疗需求就成了住养老人最急需的。


  除了内设医疗机构以外,三福院与徐汇区中心医院合作设立了"云医院",老人在房间里就能实现预约、咨询、医疗、查询、支付、互动等环节的服务。打开"小白",医生在视频那头就能对坐在这头的老人远程问诊,随机开出电子处方并当场打印,拿着这张处方,老人可就近配药;如果医生认为老人需要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治,"小白"也可以马上为其预约。"云医院"落成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院内老人尤其是长期卧床、行动不便老人的看病难题。


  今年,徐汇三福院成为徐汇区长期护理保险的落地养老机构之一,启用了"长护险项目"系统,每名老人的身体状况会实时更新,医护人员可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让住养老人的医护服务"独具个性"。


  ■链接


  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约16万张养老床位;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将实现全市各街镇基本全覆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按照每千人40平方米的标准配置。


  到2017年,"长者照护之家"将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的街镇全覆盖;全市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均将设置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邻近设置、整合设置的除外);全市培育示范睦邻点2000个。

合作机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