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世振的散文:清纯的山乡田园曲
搜狐2017-01-16 00:00:00 分享      

      我县作家协会成立以来,涌现出一大批青年作者,高世振就是其中一个。他在“玩转l临朐网站”、《临朐新闻》报上,发表了许多篇写故乡、家庭的散文,我读了几篇,受到启发,但至今不认识其人。听有人介绍,他是一名教师,老家是街道办的寨子崮村。把他的散文和山水瑰丽的寨子崮联系起来,我生出了一些感慨,不妨一谈。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小高的散文,都是以家乡山水为背景写出来的。这寨子崮小山村给我的印象太深了,那花草争艳的高山,长长的长满柿子树的峡谷,那银蛇飞舞的盘山路,那春天长谷流霞的桃花峪,那小小桃花村和陶渊明的传说、故事,那远远闻到清香的薰衣草,那村北的情山爱地石门坊……就在这样清美的生态环境里,诞生了一个年轻有为的散文作家——高世振。他的散文,都写得篇幅不长,但读来有自己的特点:乡情味浓郁,语言纯净朴实,抒情纯真,读后颇感新鲜。我有以下几个感触:(1)主题明确,生活体验有一定深度。他的父母篇,从父母的艰苦奋斗,写到他们的精神世界,又触及到儿女的孝敬之心。这就说明写文章的目的清楚而准确。怎样体现这个主题,就得靠日常积累的生活。他写《有娘在,真好》一文时,写道:“娘是那样的节约,吃剩的东西也舍不得倒掉,而留着下顿再吃,有时饭食变味了,甚至发霉了,就弄掉发霉的地方再吃,实在不能吃了,才很不情愿的扔掉”。这样地生活描写,不是想象出来的,是从母亲的亲身所为观察而得来的。母亲的节约行为,不是光他的母亲这样,广大农村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母亲都是这么做的。写自己对母亲孝敬,有孝敬的行为和感受,才能写的好。


      他这样写:“因为有太阳一样的娘在,我心里更觉得无比温暖和幸福”。这样写来,比给母亲买吃买喝更深刻,更有真情。乡情浓郁的生活和明确的主题,是写好一篇散文的基础;(2)语言流畅,而又比较朴实。写散文不要追求句子难懂,以显示自己写作水平之高,而要运用流畅朴实的人人读懂的语言,以这样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感情,感动了读者,就是写好散文的最佳语言。高世振在《故乡的大山》一文中,写道:“故乡的大山,含蓄、绵延、宁静多姿,随着风带出多少故事,随着雨淌出多少梦,山里蓄含着多少愿望,山里有着多少童话,山里也留下了世世代代永远做不完的人间美梦啊!”这些话语,有乡情味,但不那么土,是作者提炼后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很美,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能体现出散文的精美度来;(3)抓住了散文的灵性,却需要写的丰满一些。小高的散文,已经具有了散文的主要特点,有了一定感染力,也可算美文吧。但我觉得,在立意上应升华高度,也就是说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胸怀越广,寓意越深,写出的散文水平就越高。写母亲,不要单纯写自己的母亲,要写天下的母亲,广义的母亲,从自己母亲身上体现更多母亲的情怀、高尚品德。打破生活的局限,把手下的散文写得丰满,长也好,短也好,读者看了,不觉得缺少什么,而感到很充实,能受到广而深的启发,也就是读后有不尽的余味。


       当前,不少作者,尤其是青年作者,写家乡、风景、人物、乡情的散文很多。这是写作的根基,应该从此写起。不过,除纪实散文外,也不是完全照实写实,是写不离真实的现实的东西,作者写时,可以写进自己的观点。写散文不是拍照片,原样不能变,散文要写人,孕育着人的思想,写出人的某种精神来。所以,要研究散文的主题、表现手法以及感染力,尽量让读者得到很深的教益。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散文写得更精美经典一些吧!

合作机构

更多 >